草嶺古道

曾忠一2003.4.19

       草嶺古道位於台北縣貢寮鄉和宜蘭縣頭城鎮,大約在宜蘭線鐵路貢寮站和大里站之間,這是歷史上淡蘭古道的一部分。全程約8公里,步行時間大約160分鐘。草嶺古道大致可分為四段,從貢寮火車站到登山口,大致是平坦的柏油路,大約需時60分鐘。從登山口到雄鎮蠻煙碑是一段陡坡,走起來稍微吃力,大約需要30分鐘。從雄鎮蠻煙碑到鞍部,坡度比較平緩,大約需要20分鐘。從鞍部到大里天公廟完全是下坡路,大約需要60分鐘。從公路上的遠望坑口新社橋出發,大約只要160分鐘而已。

       草嶺古道很久以前由先民平埔族逐步闢建,以便溝通雪山尾稜兩邊的平原地區。清國時代在現在的台北縣貢寮鄉從澳底向東延伸的海岸線附近,有一個總稱為三貂社的平埔族部落,到了1917年人口仍有五百人之多。最初的年代居住在海岸,尤其是溪流出口的地方,以漁撈維生,現在這一帶還有平埔族的子孫居住。一句有名的對聯說:「洪荒留此山川,作移民世界」,好像台灣以前根本沒人住似的,其實任何地方原本都是有人居住的。從地形圖上可看出,雙溪鄉北半部和貢寮鄉具有獨立的水系,這個地方和基隆河流域之間被三貂嶺阻隔,和蘭陽平原之間則橫亙著雪山尾稜。為了溝通基隆河流域和蘭陽平原, 1881年左右清國官府從瑞芳四腳亭起開闢淡蘭官道,草嶺古道是其中的一部分。宜蘭線鐵路1917年開工興建,19193月宜蘭蘇澳間首先完成,不久八堵瑞芳段也完工了,到了1923年只剩下頂雙溪(現在的雙溪站)到大里之間未完工。直到19242166公尺長的草嶺隧道竣工後,整個宜蘭線才通車。因此在完全通車前,草嶺古道仍是聯絡貢寮和大里之間的交通要道。

       今天遊覽車8:15出發,車子由新台五路上高速公路,再轉進1號國道,沿途可見到大尖山和四分子尾山,天道清修院因為太陽照射不到故不能見到。至於五指山也可見到,白色的陣亡將士紀念碑若隱若現。車子8:42經過六堵時,五分山的身影清晰可見,現在由於山上有氣象雷達站的緣故,因此相當醒目,非常容易辨認。從高速公路看來,五分山系是一大片山塊,跟姜子寮山系很容易區分出來。車子不久轉進瑞八公路,8:55在瑞芳一帶時,基隆山出現在眼前。今天是週末,到東北角旅遊的人不少,公路上有一點塞車的現象,車行速度很慢。車子在瑞芳穿過隧道,走上北濱公路,此時海洋出現了。9:20經過台灣金屬公司舊廠房下方,不久伸進大海內的鼻頭角的身影越來越近,最後隨著車子往前行駛慢慢不見了。我去年來過此處,當時小汽車停在漁港入口附近的停車場,我們踏上步道,通過公路上方,接著經過鼻頭國小,沿著山腰的步道往前走去,再經過燈塔附近,最後下山到漁港裡面,全程大約一個到一個半小時而已。那天天氣晴朗,湛藍的海水令人感到心闊神怡,下方海邊的奇岩怪石雖無法接近,但景緻確是非常特別,只見有人在那裡悠游的垂釣。

       9:45在澳底仁和宮下車,這是一座天后宮,可以想像當年反核運動風起雲湧的時候,這座廟應該盼演重要角色吧。上車後沒幾分鐘看到右邊正在施工的核四廠,這座發電廠距市區太近,對澳底的發展影響很大,難怪當地人堅決反對。此時已可見到荖蘭山了,這是三貂角附近的最高峰,特別醒目,每次我坐火車回花蓮經過福隆車站時都會特別注意,不過現在附近的靈鷲山反而比較有名,因為那是佛教的道場,信眾較多。不久見到龍門吊橋,此時車子右轉,10:00抵達遠望坑口,我們在那裡下車,開始步行,當時此地準備出發的遊客不少。從這裡出發,大概比從貢寮火車站節省25分鐘之久。從這裡到登山口,大約要走30分鐘的柏油路。

今天氣溫高,大約28度,太陽又曬人。今天我特別戴一頂屏東內埔慈天宮的帽子,這是我所擁有的最貼近鄉土的帽子。10:13看到一個反核布條,上面寫著:「環保廢核四」和「非核家園」的字樣,我們特別站在旁邊拍照留念。10:21經過老大公廟,根據登山地圖,從這裡左轉下去,接近溪邊,有一個石棺材,這是很像棺木的大石塊,我們沒下去。這一帶都是安靜鄉村風光,還有水稻田,只有遊客的喧嘩聲會打破這種寧靜。10:34看到兩處田螺養殖場,一個告示牌上說:「私有田螺養殖場,請勿盜取,違者送警處罰究辦。」10:35我們在路旁見到一座以砂岩建成的房子,雖然堆砌得並不平整,但相當古樸別緻。10:39看見溪旁有用大塊溪石舖成的類似劇場的座椅,假如在對面溪邊也舖成一個平台,或許可在這裡開演唱會呢。10:42跨過跌死馬橋,但沒見到橋的名稱。這裡溪水非常清澈,有不少人在右方的溪邊玩水。這一路上道路都沿溪而行,溪水大致非常乾淨,若位於台北市附近,應該會有很多人來這裡烤肉。

10:54抵達登山口,有好幾部汽車停在這裡。從這裡以後有一段陡坡,雖然是林蔭道,不會被太陽曬,但走起來稍感吃力。花崗岩砌成的古道,平整牢固,應該是近十幾年才重修的,絲毫聯想不到一點古早味,也不能立刻回味宜蘭的拓荒史。11:11陡坡結束,此時右邊是溼地的景色,幾頭牛在那裡徜徉,身上粘著爛泥,大概在溼地裡打滾以便散熱的關係。11:22又是一段陡坡,不過此時會遭到太陽曬了,汗水流滿全身。11:25抵達雄鎮蠻煙碑,這是一個很大的石碑,上面鐫刻著「雄鎮蠻煙」四個大字,這是清國官吏劉明燈在1867年所書。

以後都是緩坡,11:45抵達一座涼亭,12:00看到了久違的虎字碑。日本探險家伊能嘉矩1897108日曾經路過此地,在他的「台灣通訊」上說:

「接近嶺頂時,新路與舊道會合了。這裡有一塊大石,約六尺長,石面平滑,刻有草書體的虎字,筆勢雄渾,右側刻有同治六年冬,左側也刻有臺鎮使者劉明燈書等幾個字。這是由台北進入宜蘭的越嶺道在修復的時候,所建立的歷史紀念物。附近沒多遠的地方就是嶺頂,也就是基隆郡與宜蘭郡的分界線。(楊南郡譯註,遠流出版,19969月)。」

將近一百年前這位探險家所見到的虎字碑跟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沒有兩樣。

這裡離鞍部已不遠了,不久抵達隘口,山景忽然開朗起來,兩旁高山聳立,附近幾座山頭長滿一片芒草,沒有樹林。這裡遊客眾多,也見到了幾位同事,都在欣賞這一帶的風景,或者拍照留念。我們繼續上去兩層樓高的涼亭,這裡視野更好,可看見孤懸海中的宜蘭地標龜山島和下方大里附近的海岸、漁港以及鐵路和公路。我一直以為,大里天公廟被左邊的稜線擋住而看不見,後來回家查地圖才知道這座廟在下方,不過在隘口一帶完全看不見。從這個地方見到一條階梯步道通往東邊的山上,由此可去灣坑頭山和桃源谷等地。原來的山徑在虎字碑附近,坡度較陡,只能容一人上下,不能並肩,也不能錯身,我曾由這裡去尋訪灣坑頭山,抵達以大片草原著稱的桃源谷,最後下大溪搭火車回家。

接著都是下坡路,我們首先沿柏油路往東走,12:20在第一個大轉彎的地方見到了桶盤窟尖的登山口,從這裡除了可登上這座山外,還可登上福隆山,這條路線我曾經走過,最後抵達福隆火車站。隨後我們踏上花崗岩步道,雖然是捷徑,但走起來的確不舒服,因為震動太大,後來大半都走坡度稍微平緩但蜿蜒而下的大路,偶而沿著登山小徑下山。12:35經過客棧遺址,不過客棧已完全不見縱影。12:50經過護管所,這是林務局的單位,附近遊客眾多。在一處大路旁山壁的地質相當脆弱,路上有落石,下雨刮風時隨時有崩塌之虞。難怪路旁樹立著一個告示牌上說:「毫大雨時本段步道山坡土石恐會坍陷,請勿通行。」我們慢步而行,沿途欣賞路邊的植物花草,這一段坡度平緩,太陽已躲進雲裡,海風徐徐吹來,這是今天走起來感到最愜意的一段路。1:20抵達大里天公廟,跟記憶中的金碧輝煌,遊客眾多的印象完全一樣,我們在廟前拍照。我已很久沒來這裡了,不過每次回花蓮搭火車經過這裡時,都會在車廂內注意這座廟。

由於我們可能是最後抵達天公廟的一批人,遊覽車據說已開走了,只好搭另一位同事的小汽車去餐廳。不過後來看見那兩部遊覽車折回來,大概他們發現還有人沒上車。2:00抵達位於烏石港的頭城區漁會漁獲直銷中心,在二樓的海味鮮餐廳用餐。登山健行後有大菜可吃,我只碰過兩回,而且兩次都是由服務單位辦的草嶺古道一日遊活動。在進餐時見到對面的山上點綴著白色的油桐花,但因面積不大,不能引人注目。飯後在一樓逛了一圈,那裡有許多攤位販賣水產品,例如魚丸、旗魚酥,紫菜等等,不過我都沒買。

3:10離開,在車上我注意到福隆海灘的那座橋的確通往海中,那裡原有的沙灘已因核四廠排水口的興建而被海流掏空了。後來我一路打盹,4:20在鼻頭角下車走動一下。車子循原路回到南港,直到6:10才回到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