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賞鯨之旅

曾忠一    

  2000年8月12日和13日這兩個假日,我們前往花蓮做了一次賞鯨之旅,
。雖然在出發前上網查了一些有關賞鯨的資料,但本來對鯨豚的種類完全不
熟悉,看了那些資料以後還是一片茫然,不過對賞鯨這一新興的旅遊業總算
有了一些概念。根據鯨豚協會的調查報告,東海岸是台灣最容易發現鯨豚的
海域,在一趟兩三個小時的行程中,它們出現的機率高達七成。據說從花蓮
市出海,看得到鯨豚的機率小一點,若從花蓮南邊70公里處的石梯港出海,
則機率稍大。還有,為了要使賞鯨旅遊能永續發展,遊艇不要過於打擾它們
,要保持距離,還得尊重它們現有的生活方式。

  第一天早上我們七點前就到達台北火車站,向旅行社報到,然後搭乘
7:55的莒光號直達花蓮,這該是加班車吧,因為在火車時刻手冊上沒列出
來。11:22到達花蓮以後,遊覽車把我們帶到位於花蓮市北郊新城鄉康樂村
境內蘇花公路旁的光隆礦石科技博物館。我們先瀏覽了廢棄的大理石工廠,
在附設的餐廳吃完午飯以後,才進入博物館內參觀。這家博物館是由經營石
材業起家的光隆公司不久前興建完成的,因此主題都跟地球科學有關。館舍
以石材砌成,外觀莊嚴、宏偉。館內分為三層樓,大致有十幾個展示區。一
樓以地球與太空科學為主題,時光隧道帶領遊客進入浩瀚無際的宇宙深處,
宇宙劇場藉由生動的影片介紹各種天文奇觀,恐龍區則陳列了恐龍骨骸、恐
龍蛋,並且展示了億萬年前恐龍的生活環境,另外還有一艘登月太空船的實
體模型。我最感興趣的是地震體驗室和颱風體驗室。坐在地震體驗室內的椅
子上,不久地面上下左右震動,有如山崩地裂,實際體驗了大地震來臨時令
人驚恐的景象。在颱風體驗室內,風速由零一直增強到每秒40米,從窗外望
進去,裡面的遊客隨風速的增加而必須緊握住欄杆,以免被強風吹倒,頭髮
也隨風飄起,終至凌亂不堪。

  離開博物館後,我們被載到南邊不遠處遠離塵囂的靜思精舍,這是慈濟
世界的一部分,大致在北埔車站北邊4公里處,距北迴鐵路還算近。這個精
舍興建於1969年冬天,慈濟的廣博、慈悲的偉大志業就是從這裡開始出發的
,大殿裡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和觀世音、地藏王兩位菩薩,令人感覺到具有清
淨、莊嚴的氣氛。另外,在文化走廊的看板上,貼滿了一大堆照片、獎狀、
獎牌,訴說著慈濟世界過去三十多年來歷盡艱辛的成長史和逐漸受社會大肯
定而獲得的榮耀。由此也可看出,慈濟的大愛精神感召了全球各地的人士參
與慈善、醫療、教育、文化這四項偉大志業。

  結束了一天的行程後,車子回到市區,經過松園別館的下方、明禮國小
,穿過瓊崖海棠夾道的綠色隧道,到達當晚將要下榻的統帥大飯店。分配好
房間後,我從窗門往外看,附近的一些高聳的建築物顯得非常陌生,儘管這
一帶在四五十年前我上小學時是天天必須經過的地方。我已離開花蓮40年了
,雖然偶而回去探親、旅遊,但還是捉不住這座城市的細微變化和脈動。吃
完飯後,我們一起回老家看年邁的父母親。雖然由飯店到老家的軒轅路只有
短短的三四百公尺,但在微弱的燈光下走起來不太順暢,因為沒有人行道,
路邊又有大小汽車擋道,沒想到花蓮現在竟然也變這個樣子了。離開老家後
,在市區閒逛了一下,覺得市面比上次回來時更繁榮了,後來我們在中華路
、光復街岔路口的一家冰店吃刨冰,觀看市街的景色和路過的一般說來相當
悠閒的行人。這個城市對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我腦海裡記得的總是18歲
以前的印像,以後的則一直在變化,每次再回花蓮,新的影像總會掩蓋住舊
的,唯一不變的是那個烙印在心版上的18歲以前的永恆印像。

  第二天我一大早起床,沿著公園路慢跑到花崗山,這是花蓮市民的家山
,每天早上總有不少人來這裡呼吸新鮮空氣,運動,跳韻律舞。然後走下菁
華街,經過花蓮女中,到達美崙溪出海口旁的北濱公園,不過我來得太晚了
,以致錯過了東海岸日出的絢爛景緻。我記得有一次回花蓮,不但看到了日
出,而且還無意中見到了高掛在巍峨中央山脈上的彩虹,當天又在花崗山上
觀賞了一場溫馨的少棒賽,那次的奇遇令人永難忘懷,人生最美好的事不過
如此。接著沿北濱堤防走到中山路,途中看到海水輕拍著沙岸,遠處低矮的
海岸山脈在曙光中顯現出朦朧的綠色,西邊高聳的中央山脈點綴著反射的金
黃色陽光,剛醒來的花蓮市街沐浴在溫暖、柔和的旭日下,太平洋上則閃爍
著輕柔的波光。此情此景,有波瀾壯闊,有山光水色,有安祥靜謐,彷彿在
甜美的夢中,即使醒來也永遠記得這一瞬間。

  最後我由中山路折回東淨寺附近的老家,為了不打擾熟睡中的父母,沒
前去叩門,只在附近徘徊數分鐘,就回到飯店。用完早餐後,在大廳內等待
遊覽車準備趕赴另一旅程,在走廊見到不少年輕人以輕便的裝束在暑假大熱
天下結伴旅遊,臉上浮現愉快的笑容。以前夏天我都在家裡或辦公室的冷氣
房中避暑,絕少走出戶外一步,更不用說去登山了。去年夏天七月間的澎湖
之旅算是一次突破,今年此時又來花蓮賞鯨,以後更應不顧炎夏之熱,走出
冷氣房,做戶外旅遊活動。遊覽車沿著南濱海岸旁的寬闊公路行駛,把我們
帶到花蓮市區南邊吉安鄉南濱路的宗泰食品館。這家超大賣場裡陳列著各式
各樣的花蓮薯、粟米糖以及其他土產,裡面遊客眾多,幾乎擠得水洩不通,
現在它已成了新景點。最大的特色是在二樓,遊客可隔著玻璃窗參觀各種土
產的製作過程,但不准拍照,以免秘方外洩。我們和同行的遊客都買了一大
堆土產,準備帶回家品嚐。我記得在青少年時代從未享用過花蓮薯、粟米薯
等土產,在台北定居時間久了以後,就漸漸有機會吃到這些東西了,這時才
驀地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不折不扣的異鄉人了。

  接著車子把我們帶到七星潭,這不是水潭,而是一片美麗的海灣。這附
近的花蓮機場,原來是沼澤地,羅列不少水潭,多年前水潭被填平,以便用
來建造飛機場,但七星潭這個名稱一直留下來,現在則是指附近的海灣或是
漁村。七星潭我們以前曾經來過一次,當時到南側的原野牧場,裡面的一棟
大廳樸實無華,充滿了藝術氣息,我和同行的親人們在那裡享用了香純濃郁
的冰羊奶,這種滋味到現在仍覺得口齒留香,久久不散。這次則到漂亮的七
星潭海灘,這是我第一次來此。以前完全沒機會來,因為此地距舊市區有六
公里之遙,以當時最常用的代步工具腳踏車來說是無法騎到這裡的。在青少
年時代,離舊市區不遠的南濱海岸是唯一的,也是最美麗的,但現在海灘上
堆放了一大堆丁壩,影響了整體的美感。七星潭由南往北有奇萊鼻和奇萊燈
塔、四八高地、原野牧場、聽濤平台、賞海平台、漁村、休憩平台、賞星廣
場、觀日樓。從海灘上的休憩平台往北眺望,礫石滿佈的潔淨海岸一直延伸
到三棧溪口甚至到立霧溪口。從空中俯瞰,則七星潭該是一片新月形的潔白
海灣吧。向南望去,可以看見標高48公尺的奇萊鼻,斷崖的地形可看得一清
二楚。西邊不遠處則是高聳的中央山脈,六公里外地勢突然升高到1200公尺
以上,不遠處的加禮宛山(1476公尺)和北加禮宛山(1267公尺)清晰可見
。往東遠眺過去,則是水天一色,海水日夜輕擊著由礫石堆成的海灘。由於
不遠處有機場和海港,在七星潭可經常看到飛機在藍天中起降,大船在湛藍
的太平洋上航行。這種別緻的美景,全台少見。在網頁上我還看到有人將七
星潭譽為台灣最美麗的海岸,一時我還覺得誇張,但細想之後,也覺得理所
當然、名至實歸。附近平靜的漁村,有百年歷史的定置漁業現在雖已沒落,
但漸漸轉型為餐飲、遊憩的觀光景點。據說傍晚來此最佳,可以看見太陽從
高聳的中央山脈慢慢西沉,湛藍的海水逐漸變暗,入夜以後滿天的星斗越來
越清楚,海潮聲也變得清晰可聞。

  吃過午餐後,我們坐車到花蓮港防波堤內的漁港,準備做此行最重要的
賞鯨之旅。搭上可容納三四十個人的遊艇,並且穿上救生衣後,小船緩緩出
港,這是我第一次由外海欣賞這個美麗的小城。我認出了花蓮氣象雷達站、
花蓮中學的幾座大樓、亞士都大飯店、港務大樓、美崙山(108公尺)上的
兩顆白色大圓球。從海上看過去,花蓮呈現出另一種不同的風貌,這座早年
被日本人稱為母國千里外最內地化,現在被譽為台灣最後淨土的東部小城,
確實有別緻的風韻,從空中、海上、美崙山上各種角度看來都不一樣。出港
後,遊艇一直北行,到達新城立霧溪口外海。好幾次看見有海豚在遠方出現
,船上總是一陣驚叫,船立刻開過去,但又不見蹤跡。只有一次相距得夠近
,可以見到它們載浮載沈,姿態優雅的在水中成群嬉戲。另一常見的景象是
,它們身體垂直向上,奮力躍出海面。這樣在新城外海追逐了一個多小時,
總算看到海豚的身影,但其中是否有鯨魚就不得而知了。在海上時,風和日
麗,海水平靜,雖是盛夏,但海風吹來,涼爽無比,的確是非常適合出海的
天氣,只可惜沒見到多少鯨豚,不過感覺上比想像的好得多了,這是因為海
況特佳,天氣穩定的緣故。

  下午四點,遊覽車把我們載回火車站,結束了這趟賞鯨之旅。我當初以
為賞鯨時會飽受風吹日曬、海上顛簸之苦,但一切非常圓滿。賞鯨是東海岸
新興的旅遊焦點,根據實地調查,全世界已知的八十幾種鯨魚中,有四分之
一可在花蓮海域找到,這是由於花蓮外海有黑潮通過,足夠的養分吸引小魚
聚集,因而也成為鯨豚出沒的地點。全國第一艘賞鯨船在1997年7月由花蓮
縣的石梯港首航,每年吸引了大批遊客。目前除了石梯港外,東海岸地區另
有三處提供賞鯨活動,包括花蓮漁港、台東縣的成功漁港和富岡漁港。石梯
港的賞鯨船更與秀姑巒溪泛舟結合在一起,第一天下午從瑞穗泛舟到大港口
,第二天再由不遠處的石梯港出海賞鯨。這種賞鯨活動確實擴大了旅遊的視
野,豐富了休閒活動的內容。當世界上許多文明國家還以殘酷的方法捕鯨時
,東海岸卻發展出受大眾歡迎的賞鯨旅遊,的確是有夠特別了。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