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坑越嶺新路尾 20211225




GPS format file

鄉愁之旅--牡丹坑越嶺新路尾



2021年末。Covid-19 的病毒依照籠罩在全球。很幸運地,台灣似乎是生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獨自關在島內過著自己的生活。除了不能出國外 未嘗不是認識台灣,認識鄉土的好時機。

三貂嶺,是我的鄉愁。

台灣山野樂活協會, 在這種東北季風盛行,風雨交加的的季節,很勇敢的帶領一群山友去挑戰一條很少人走的路。 從牡丹坑經過頂坑山走到三貂嶺。這應該是在宜蘭鐵路開通之前的山路。

我小時候也走過牡丹坑到三貂嶺 只是不是這一條山路。是經過夢幻寺的一條山徑。 鐵路開通後,居民有錢的會搭火車,沒錢的就直接走鐵路。除了那幾家住在山上的人家之外,應該是很少人會有人走。我比較想走的是從牡丹坑入新路尾出的行程。

記得我小時候的1960年代。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兩三個大人,頭戴草笠,身上穿著棕簑,腳踩草鞋,手拿燒煤油的火把,形影衝匆匆的一路從新路尾衝到三貂嶺的雜貨店。買了米,油,煤油等民生必需品,再連夜趕回新路尾。那應該是颱風來之前的夜晚。根據他們的經驗判斷,颱風應該不小。他們會有幾天,甚至一兩個禮拜無法外出。那是我對新路尾深刻的記憶之一。

登山隊一行二三十人。在茱莉領隊的帶領下,從牡丹火車站出發人。隊伍沿著鐵路旁的柏油路,往舊的三貂嶺隧道前進。沿途修築腳踏車道的工程正在進行人。車道會經由舊隧道通往三貂嶺。舊隧道在閉關數十年之後,將會有人類再次通過。










到達舊隧道後,稍事停留拍照。即左切進入山路,真正開始今天精彩的行程人。 一路沿著溪流, 河谷,路跡不甚明顯。只知道我們應該走在隧道的上方。走了一陣子後,嚮導介紹了一根被森林吞噬的煙囪。煙囪高四五層樓,是舊隧道的排煙口。在以前還是蒸汽火車或柴油車的年代,進入這個隧道之前,全部列車的人一定忙著關窗戶,接著暫時停止呼吸。出隧道之後再趕快打開窗戶,用力吸氣。






登山隊在煙囪前面,拍了團體照後,繼續向上攀登。東北季風帶來的雨,不曾停息。一路上跟爛泥巴以及雨水匯成的小河奮戰。 沿途可以看到藍天‘特工隊,2020年的路標。表示他們在去年疫情的時候還是持續上山, 披荊斬棘, 整理山徑。古道才能在被大自然回收之前ㄝ,還可以苟延殘喘,有一點路跡可循人。












隊伍不知走了多久,來到了一個基點。嚮導介紹這是舊隧道的中點。在宜蘭線開通之前的1900年代,日本工程師曾經上到這裡測量。當時有兩個方案,一個就是現在的宜蘭線, 另外一個就是走現在北宜高速公路的路線。後來因為經過坪林這一條路線經費太高而作罷。宜蘭線的開通改變了沿線各站包括三貂嶺在內的命運。





隊伍持續前進, 途中經過幾戶殘廢不堪的農舍。這一條山路,曾經是他們的唯一生命線。






東北角對我們的關愛。持續的灑在全身上上下下。雖然是全副武裝。雨衣,雨褲,雨鞋,內層還是全部濕透。 到達頂坑山頂之後,隊員稍事停留,儀式性的團體合照之後,登山隊下切往三貂嶺。








因為連日陰雨,在安全考量下, 領隊取消預定的新路尾的行程。下切的路程, 簡直就是在爛泥巴上溜滑梯。有隊友直呼過癮,走在前面的年輕嚮導們也滑倒過好幾次。這不是歡樂爬山,而是一項可以暫時忘掉一些煩腦的極限運動。 還好溜滑梯沒有多久就看到柏油路,眾人一陣歡呼,似乎是在對都市文明的讚嘆。








在這種濕濕冷冷,寒風颯颯的冬天, 來走這一條山路, 大概可以體會當年居民生活艱辛的萬分之一。謹以此文向那個年代,那一帶的原住民致敬。

後記




期待夏天的新路尾 生命力旺盛的小溪 清洗塵世的燥熱

( 最後三張照片是出口 離夢幻寺很近的產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