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條現在人堙稀少有古道上,很難令人相信七十年前曾經熱熱鬧鬧的舉辦過馬拉松接力賽,而且還一連舉辦三年,況且還有電台全程轉播。這可是會讓現在的馬拉松賽,相形失色。

 

當時台北州下有三市九郡,共有十二個鄉鎮或城市代表隊參加,每個鄉鎮挑選出十至十五名的身強體壯的長跑好手,組成代表隊,參加馬拉松接力城市比賽。

 

第一屆是在1941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舉行 第二屆是在1942年五月三十一日舉行 第一屆是在1943年五月三十一日舉行 早上八點三十分從澳底鳴槍 賽程路線是巡著當年能久親王征台的路線,從澳底登陸地起跑,途經雙溪,上三貂嶺古道,下瑞芳,再上圓仔湯嶺,到基隆。再從基隆經汐止街,過汐止,下午三點五十分之前必須抵達終點台北神社。其間接力分斷點為 :

 

第一棒 澳底遺跡地—雙溪遺跡地

第二棒 雙溪遺跡地 三貂嶺遺跡地

第三棒 三貂嶺遺跡地 瑞芳遺跡地

第四棒 瑞芳遺跡地 圓仔湯嶺遺跡地

第五棒 圓仔湯嶺遺跡地  基隆遺跡地

第六棒 基隆遺跡地 汐止遺跡地

第七棒 汐止遺跡地 — 台北遺跡地

 

每一棒次大約一小時左右的路程 全程必須在七小時又二十分鐘內完成 這條路線,最艱難的是第二棒跟第三棒 越過三貂大嶺的山路古道。陡峭且崎嶇的山路,破壞選手律動的節奏 跑著會倍感艱辛

 

曰本的長跑風氣由來已久,平均水準比台灣快上三十分鐘。他們的老弱婦孺,一個四十二公里的馬拉松跑下來,都會比我們的青年男女快,常常令我們這些台灣跑者汗顏不已。

日本的馬拉松接力城市對抗賽在曰本有很久的歷史,現在也可以看到曰本的電視台實況轉插類似的賽事。身上披著彩帶的年青好手,也披著代表城市或學校的榮譽。滿臉痛苦的表情,卻堅持不放棄的勇往向前。這種真正高強度的比賽 參加的人數不多,但是全部都是一時之選的精英。全程兩旁都是加油的男女老少,或送食物或高喊“柑芭第“。對馬拉松比賽尊敬和熱愛的程度,和歐美國家不相上下。這種場景,絕對不可能在現在的台灣出現,尤其是台北。喇叭聲取代加油的聲音

曰治時代的1941年的冬天 1942 1943年的春天,類似熱鬧的情面,在這條古道上,曾經真實的上演過。

 

現在的地方政府,絞盡腦汁,辨一些想引起大眾注意的活動。這個有歷史的馬拉松接力,會是很好的選擇。學習日本人對馬拉松那種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至於帝國主義,就讓他繼續留在歷史裡。

 

Copyright: 1970 Shuo-Ren Elementary School in SanDiaLing.

 

版權 : 在三貂嶺的碩仁國小第七屆

Contact email: sand0@gate.sinica.edu.tw

  Last Updated at :

三貂嶺古道上的馬拉松大賽

 

剪報皆出至中央研究院館藏之台灣日日新報

西元194253 曰

西元1942530 曰

西元1943526 曰

西元1941412 曰

西元19411112 曰

西元1942530 曰

西元1942531 曰

西元1943531 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