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s House
教育學習

從家長觀點談教師專業

 
 

首  頁

資訊科技

教育學習

有感而發

相關鏈結

批評指教

中研院計算中心 曾士熊 2005/4/9

「教師專業」一詞,在教育和教學的相關場域中經常被提起。教師專業可以簡單的解釋成「教師這種專門職業」或「教師所具備(或應具備)的專業技能」,也可以精細的從教育理論或實務加以探討和界定,例如:教師的專業知能、專業自主、專業倫理、專業成長,以及教師運用教學媒體的能力等。上述說法都是比較偏向從教師的觀點來看教師專業。相對的,從家長觀點來看「教師專業」,最簡單的說法是「把學生教好的能力」,也就是「當個好老師所應具備的條件」。下文中將從作者身為家長的觀點表達對教師專業的期望。

教育專業首重樂於教學的熱忱。如同孔子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懂得教學不如喜歡教學,喜歡教學不如以教學為樂。不可否認的,有些教師把教職當做餬口謀生的職業,心態上不免把教學看做不得不然的工作。這種教師可能懂得教學卻未必用心教學,甚至不去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些教師確實喜歡教學,但心態上卻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因而對教導學業成績不好的學生顯得意興闌珊。多數學生都不是英才,但他們同樣盼望獲得師長的肯定。就「把所有學生都帶上來」的教育理念而言,只是喜歡教學是不夠的。只有樂於教學的教師才能不帶著分別心、有教無類的不看學生家長的社經地位和學生的學習成就,只是單純的想把學生教好,並且將學生的成長進步視為自我滿足的重要成就。樂於教學的熱忱不但是促使教師關懷學生、不斷改進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動力來源,更重要的是熱忱所具備的感染力能讓學生體會並且從教師身上學到樂觀進取的人生觀。

要有不斷廣泛學習的精神。由於產業全球化和科技快速變遷,趨勢專家預言我們的下一代將面臨至少三次轉換職業或專長的挑戰,所以要及早培養學生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整合跨學科知識的能力。這也就是九年一貫課程所強調的「帶著走的能力」和「領域統整」。問題是,教師自己都不具備的能力如何教給學生。例如,教師為配合多元評量的要求,讓學生以報告替代紙筆測驗。但有些教師卻未曾學過如何寫報告,更別說要去教學生如何蒐集、過濾、閱讀和彙整材料,以及如何架構出報告的主題和脈絡。結果是學生的報告圖文並茂、甚有份量,但仔細一看卻是東抄西抄甚至直接從網路下載檔案所拼湊成的大雜燴,與其說是報告還不如說是剪貼簿。學習教學上所需要的新知識(例如如何做報告),是教師無可推諉的責任。

許多教師精熟自己所教授的科目或領域,但卻相當欠缺其他領域的知識。例如,數學老師不知道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度量衡不僅是十進制而且是千進制,非自然學科的老師以為汽車玻璃表面結水珠只是因為天氣冷,社會科老師不知道在日本人建設嘉南大圳和烏山頭水庫之前嘉南平原是一片沙漠…。現有知識都可能過時或不敷使用,所以只教知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架構。學習如織網,當腦筋裡有了知識的架構,才具備帶著走的能力和統整的能力,才能不斷的學習和運用新知識。只有能不斷廣泛學習的教師,才能做到旁徵博引、信手拈來都是教材,進而引導學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架構。

好的班級經營才能營造好的學習環境。採常態編班的學校,理論上每班學生的程度和表現應該相差不多,但一年半載過後總有部分班級學生的表現逐漸優於其他班級,當中主要的差異在於導師的帶班能力。對教師而言,班級經營和授課同樣重要。上課中有學生吵鬧,不只當事人無法學習,也嚴重妨礙其他學生聽課,因此教師有義務維持上課的秩序。此外,學生學習的認真程度往往正比於他對教師的信任程度。為了提升教學成效,教師理當學習如何獲取學生的信任。依作者經驗,獲取信任之道在於「公正、尊重與溝通」。「我是老師所以你要聽我的」、「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這類以地位壓人和倚老賣老的做法對班級經營絕對有害。

具備科目或領域知能。教師擔任教職之初,最早具備的專業能力就是授課科目的知識。教師在大學或研究所所學到的科目或領域知識,絕對超過中小學生所要學的。問題是,教師懂得100分的知識,說出口至少打八折,學生聽進耳內至少再打七折。學生能從老師那裡接收到一半的知識還算是好的,如果教學方法不好、學生不夠專心,恐怕連一成的績效都達不到。所以教師除了要具備科目或領域知識之外,更需要研習教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缺一不可。

隨著產業日益全球化的趨勢,下一代所承受的競爭壓力必將遠甚於我們。面對新的國際競爭態勢,我們必須以新的做法培育下一代,因此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教育改革意味著教師們必須提升自我的專業能力,再也不能以舊思維舊方式來教導學生。部分教師難以承受這樣的壓力,於是反彈者有之、亟求退休者有之。身為家長,我們不能苛責老師們想要急流勇退,但對於仍然堅守崗位的教師們,家長們除了感佩之外,更盼望教師們能努力提昇自己的專業能力,造福我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