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6日我們去飛鳳山(462公尺)走了一趟。前一天晚
上和友人約定去新埔附近爬山,我把《北台灣名山大系第三輯》(
1981年,戶外生活圖書)和《北台灣踏青去處》(1989年,戶外生
活圖書)這兩本書拿出來看了一下,匆促的決定去芎林鄉境內的飛鳳
山。飛鳳山是九芎林山脈最有名的山峰,位於芎林市區東邊三公里處
,登山口距北二高竹林交流道車程只10分鐘而已,若搭台北竹東線台
汽班車在芎林站下車,再走到登山口也只不過半個小時,因此交通非
常方便。這個山脈,又稱為飛鳳山丘陵,橫亙於新竹縣鳳山溪和頭前
溪之間,北邊有新埔、關西兩鎮,南邊有芎林、橫山兩鄉,據說它還
是新竹縣政治派系溪北、溪南的分界線。
當天一大早,我們一行五個人搭上小汽車沿北二高向南奔馳,一
個多小時後下竹林交流道,沿富林路二段往竹東方向駛去。沒多久遇
到岔路口,右轉的大路通往竹東,而左轉這條路稱為文衡路,可通往
芎林市區,在這岔路口附近有台汽台北竹東線的芎林站牌。車子左轉
進入文衡路,立刻看到芎林國中的指標,就右轉走上上坡路駛進山區
。沒想到沿途遊客還不少,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某單位辦了一個登山
活動,以致吸引了那麼多人來這裡爬山。幾分鐘後路上人車更多,沿
途的空地上都停滿了車輛,八點半車子只好停下來,我們四個人下車
繼續步行上山,另一人則開車去新埔打網球。
我們走過樹蔭蒼翠的綠色隧道,路邊還有小池塘,這個綠色隧道不是
交通要道,應該保得住。至於新埔往關西的公路上以前兩側挺立的綠
意盎然的行道樹(《桃竹苗汽車旅遊手冊》,1992年,戶外生活圖書
,第67頁),現在因公路拓寬而不見蹤影了。我們繼續往前走,不久
看到非常宏偉的牌樓,上面寫著「飛鳳山」三個大字,這附近的停車
場上也停滿了小汽車。沒多久遇到一個岔路口,右邊有幾家商店,左
邊有往代勸堂的指標。人們都繼續往前直行,我想他們大概要去什麼
地方摸彩吧,後來才知道那裡是俗稱下廟的修心宮。前一天閱讀了《
北台灣名山大系第三輯》這本書,大致曉得飛鳳山要由代勸堂上去,
另外《北台灣踏青去處》這本旅遊書上也這麼說,因此我們在這個第
一登山口左轉踏上陡峻的水泥路。由於坡度太陡,即使在12月的冬天
裡,氣溫只有21度,我額頭上也滲出不少汗水,三位女士看起來也走
得非常吃力的樣子。不過兩旁綠蔭夾道,清風徐來,覺得非常暢快,
偶而還會感到沁涼。不久抵達雲谷寺,這是奉祀觀世音和地藏王的佛
寺,是佛門清淨之地,我們沒進去。從寺前遠眺,可看見新竹平原,
此外附近的溪谷、村落歷歷在目。
由雲谷寺再沿水泥路往上走去,就抵達俗稱上廟的代勸堂,大殿
裡奉祀關聖帝君,這個地方香火鼎盛,遊客眾多,看來大部分是參加
登山活動的,廟前攤販不少,我記得有一攤專賣熱狗,進出的香客川
流不息,一幅熱鬧、歡樂的節慶景象。廟前展望良好,由此極目四望
,正前方可看到竹東市區的全景和後面低矮的丘陵地,右前方則是車
流不息的北二高和高樓聳峙的新竹科學園區,頭前溪谷和對岸的綠野
、山巒甚至藍天、白雲盡收眼底,這個溪谷顯然的比新埔、關西所在
的鳳山溪谷熱鬧得多了。我發現從這座廟(神明的)右邊步道下來的
人不少,顯然的這就是那兩本書上所說的飛鳳山第二登山口。在代勸
堂前面停留了半個小時後,我們踏上步道,奮力往上走去,但下來的
人很多,而且坡度又陡,我們的步行速度非常慢,大約三刻鐘後的十
一點終於抵達山頂,由牌樓一路走來沒想到需要兩個半小時之久。山
頂上還算平坦,展望相當良好,雖然景色跟代勸堂廟前差不多,但視
野更廣闊。步道上遊客眾多,大部分跟我們的方向相反,我想他們是
由修心宮前面的另一條路上來的。在這附近隆起的地方有一個水泥柱
,我以為是基點,就請三位女士上來,說摸了這個水泥柱才算到達山
頂。
我們繼續在寬廣稜線的步道上往前走,不久遇到一個岔路口,右
前方有一條小徑,我以為這是前往牛欄窩山(463公尺)、下橫坑山
(470公尺)、甚至到沙坑山(398公尺)的路。在這個岔路口左邊有
很多登山布條,但我沒注意到有基點,根據《北部郊山踏查行第2集》
(謝永河著,1990,聯經)這本書說,這裡才是飛鳳山,因為這是主
稜和支稜的交點,至於剛才提到的水泥柱應該稱為中坑山。我們跟著
步道左轉,來到一個涼亭,坐下來休息。由這裡可以看到,前面的寬
稜上雖然還有路,但路上黃土滿佈,又堆放著一大片鵝卵石,我猜想
由這裡下去可到關西鎮的坪林、石岡子一帶(後來才知道這是主稜)
,不過路可能不太好走。我們折回到岔路口,我打算自己一個人沿這
條山徑去牛欄窩山和下橫坑山,然後下山到關西市區再搭車到新埔,
可能要花上三個小時。我以前曾經由關西橋南下,沿著產業道路,越
過九芎林山脈到達芎林鄉的鹿寮坑,再往東走到三省道上油羅溪橋北
端的香園窩站牌,搭上當時的新竹客運台北竹東線班車回到台北,因
此對這段路我是相當熟悉的。不過我不敢一直走到沙坑山,然後再下
油羅溪橋,那樣就得花費六個小時了。我想路途遙遠,希望三位女士
原路退回到飛鳳山牌樓或芎林國中,再打手機請那位去新埔打球的友
人來接她們,沿途登山客眾多,沒有什麼安全顧慮,但她們願意跟我
沿著主稜(後來才知道這是支稜)走到關西。
於是我們一行四人踏上山徑,沿著稜線走去,兩邊樹木夾道,在
和煦的冬陽下,不覺得陰冷,也不會炎熱,這真是我很少遇到的那麼
宜人的登山天氣。20分鐘後,遇到一個岔路口,右邊是下山的路,不
少人從這裡上來,我才知道絕大部分人是由這裡上山的。他們大概在
山下的修心宮領了摸彩券,然後由這條路上山,以後的路線都跟我們
方向相反,再走回下廟就可參加摸彩了。我們繼續往前走,一直以為
一個多小時後會抵達鞍部,然後就可左轉下山到關西。沒多久我從樹
林間的空隙看到前面遠方似乎有一座大橋,我猜想不出關西怎麼會有
這樣的大橋,後來才知道那是頭前溪支流上的油羅溪橋,原來我們走
的路跟預定的完全不一樣。再繼續走了十分鐘的上坡路後,看到最高
點處的樹幹上掛了一些登山布條,原來這是石壁潭山(402公尺),
旁邊有一顆基石。我跟她們說,現在又爬上了一座山。原先我們在飛
鳳山最高點上就已經循支稜而不是主稜往南走了,然後慢慢的轉往西
南方向、往西、再往西北方向走,從地形圖上看來會回到今天的出發
點。接著都是下坡路,路跡明顯,但路面太乾,容易滑倒。我跟她們
說,一定要避免滑倒,否則手腕受傷就不得了了。途中有個地方設置
了運動設施,如鞦韆之類的。又過了十分鐘,見到右前方山下有一座
廟,這就是上面提到過的修心宮。此時路變得好走多了,我們已走到
平地,打開欄柵的門,沿溪邊的小路經過那座廟,才知道它稱為修心
宮。
我們陸續通過雲谷寺岔路口、飛鳳山牌樓。由飛鳳山頂經石壁潭
山再回到牌樓,總共只不過花費一個半小時。此時有人願意載我們到
新竹客運芎林站,這樣就結束了今天的飛鳳山之旅。飛鳳山是新埔附
近最有名的賞景、踏青的好去處。除了飛鳳山外,另外幾個踏青去處
應該是照門附近的九芎湖農村和三聖宮附近的蓮華山古道,都在新埔
鎮境內,更遠一點的該數新竹市內的十八尖山(129公尺)了。飛鳳
山是新埔和芎林之間九芎林山脈最有名的山峰,山的形狀從某個方向
看過去,有點像鳳凰伸長著頸子,正把翅膀收起來,準備降落的樣子
,故有這個名稱。山上遍植白梅樹、鳳凰木,據說四季都有不同的景
色。初春時節梅花盛開,一片繽紛有如雪花飄落,芬芳的香味撲鼻襲
人,「飛鳳探梅」以前是新竹縣八景之一,自古以來一直膾炙人口。
盛夏期間,滿山的鳳凰木又逢花開時節,處處燦爛如錦,綠色的山林
點綴著火紅的鳳凰花,景色絕佳。我們在初冬前往,沒看到這些特別
的景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