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頭山、富興頭山

曾忠一  2003.5.

    獅頭山高度492公尺,位於苗栗縣三灣鄉和南庄鄉的交界處。富興頭山高度150公尺,位於峨嵋鄉境內。本想上登獅頭山後,參加附近的客家桐花祭,但沒找到有節目的地方,卻意外的遊覽了水濂洞、獅山旅遊服務中心、富興頭山、峨嵋湖以及北埔等地。

   今天在8:00會合,今天是星期天,3號國道並沒塞車,9:45在頭份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沒想道現在前往三灣的交流道已經建好了,這樣可避免通過頭份市區,大概可節省10分鐘時間。車子沿124縣道往東駛去,經過珊珠湖、三灣市區,過橋後離開3省道,左轉進入大南埔地區。不久經過象山的登山口白雲寺大牌樓,然後在一座橋附近停下來。我們進入大南埔的最主要原因是在這裡可很清楚的看見獅頭山基點峰,打算由此地拍攝基點峰的照片。這個山峰上有一根類似路燈的電線桿,我兩年前登上獅頭山時才發現原來是中央氣象局的遙測雨量站。接著車子在龍門口獅頭山牌樓停下,我們下車拍照。10:05沿著寬闊的柏油路抵達獅頭山停車場,很順利的找到停車位。

    在停車場附近逛了一圈,這時遊人如織,充滿熱鬧、歡樂的景象。在停車場附近有許多攤位,販賣食物和紀念品。10:25開始沿著寬闊的石板步道往上走,10:36經過紫陽門,這是輔天宮的山門,歷史悠久。10:40經過輔天宮,這是獅頭山寺廟中唯一不緊貼岩壁而建造的,在1915興建完成。10:45經過勸化堂,這座廟宇興建於1900年,是獅頭山林立的廟宇中最宏偉的,歷史也最悠久,奉祀的神明兼有儒、釋、道三種信仰。11:00抵達舍利洞,主祀西王金母及其他道教和佛教的神明。從這裡開始才算是爬山,一路上都是石板步道,相當平整。今天遊客還不少,沿途都有遊客迎面而來,或跟我們同方向奮力向上爬。對大部分遊客來說,獅頭山是指勸化堂一帶的廟宇,對少部份人來說,獅頭山還包括這個登山步道和上方的望月亭。但是對登山界來說,獅頭山可能指基點峰。途中經過一片大石壁,上面刻著詩句和佛教的名句。這段路據說有千級石階,但並不太費力氣。11:35抵達終於望月亭,這裡是一般人所說的獅頭山的最高點,也是新竹縣和苗栗縣的交界,旁邊還有一個界碑。這裡遊客也多,因為望月亭內座位很少,大部分人都站著,欣賞周圍的景緻。旁邊一顆樹幹上掛著登山布條和前往獅頭山的指示牌,這就是登山口,我們一時還不想進去,打算在附近走一走。11:42抵達獅巖洞,又名元光寺,這是一座佛教寺院。路邊停著幾輛小汽車,路標上還寫著往頭份,因此小汽車可以開上來。我原先預定讓小汽車直接開到這裡,不過這樣登獅頭山就毫無意義了。從這裡繼續往北走下坡路,可抵達獅尾,也就是峨嵋鄉那邊的入口。在獅尾這一邊,主要是佛教的寺院,是出家人修行或居士聽經、禮佛、閱經、禪修的所在;在苗栗縣境內的獅頭,大部分是道教的廟宇,因為較貼近民間,故善男信女較多,香火鼎盛。

    我們11:47折回望月亭,走進登山口,沿途路顯徑明,輕鬆愉快,沿途幾處白色的油桐花妝點狹窄的山徑,12:04看到了基點。一個指示牌上說:「獅頭山,492公尺,三等三角點No.25,新竹鳴聲隊,2002.5.1。」我前年1月來到這裡時還沒見到這個指示牌,這裡展望不好,中央氣象局在這裡設立了一個遙測雨量站,在山下大南埔一帶可見得很清楚。本來我想今天在這條小徑上不會見到其他人,沒想到離開基點後,看到一行6個人男女中年人過來,他們的確是要來找基點的。不久又遇到兩個中年人夫婦,他們似乎也是來找基點的。最後又有兩個人青年男女過來,一問之下他們要找下山的路,不知何謂基點。幸好還有8個人來尋訪獅頭山的基點,讓我們覺得此行並不孤單。

    12:20又回到望月亭,坐在路邊以麵包和番茄汁做為午餐。12:30開始下山,現在覺得稍微輕鬆愉快,途中可遙望南庄中港溪一帶的景色,不過天空中霾氣過多,不能看得清楚,只見一片朦朧。12:53回到勸化堂,不久抵達停車場。從三個小時前下車以後我一直注意各個攤位販賣的東西,雖然有甜的米食,但都沒見到客家菜包,後來見到店子裡有賣鹹冰棒,買了兩根來品嚐。

1:20離開,然後開車下山,途中經過一處舖滿油桐花的柏油路,而且此時樹上的油桐樹在微風下不停的抖落了白色的花,這種白色的花朵令人感染到初夏的醉人情調。我們停下車,手持著相機,耐心等待,希望能捕捉到油桐花飄落的那一瞬間,那一種悽美。下山後去尋找中港溪邊另一座獅頭山牌樓,這座牌樓歷史稍微悠久,獅頭山三字是金色的,牌樓本身是用水泥建造的。下個目標是位於峨嵋鄉境內的遊客服務中心,車子又再進入龍門口獅頭山牌樓,然後駛進竹41鄉道,路標說這條路通往竹東。沒想到這條路路況不錯,不久通過不高的分水嶺,進入新竹縣峨嵋鄉境內。

2:00抵達一處遊人眾多的地方,下車後才知道那是水濂洞。我們把車子停下來,沿著步道下去。原來下面乾淨的溪流旁邊有個很大的凹進去的地方,一座佛寺就建在那裡。我們在這一帶漫步、拍照,周圍遊客成群。旁邊的溪水,裡面還有游魚,似乎未受污染,看起來相當沁涼,令人感到暑熱全消。我們沿著步道走了一圈,最後上來到停車的地方。這裡一個攤販在賣竹筍包,我們買了兩個,圓形的竹筍包放在蒸籠裡的器皿內,拿出來後非常燙,坐在樹下慢慢享用,風味跟菜包有點不同,形狀也不同。2:30離開,沒多遠處就是獅山旅遊服務中心。那裡有個展示廰,裡面有這一帶各鄉鎮景色的介紹,還有一專櫃陳列擂茶的器具,海報的主題則是這一帶客家人以及原住民泰雅族和賽夏族的民情風俗。令人奇怪的是,為何把獅頭山、八卦山和梨山這三個相距很遠的風景區合併起來,成立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加以經營。3:00離開服務中心,前方不遠處就是另一個獅頭山牌樓,這裡是獅尾,從這裡往上步行90分鐘可到望月亭。我們停下來在附近拍照,仔細閱讀在石壁上鐫刻的獅頭山簡介和導覽簡圖。

下個目標是富興頭山,接著車子繼續沿竹41號鄉道往峨嵋市區方向駛去。3:14車子在3省道附近的另一個牌樓旁停下,這裡有一大塊石碑,說明峨嵋鄉特產東方美人茶的歷史。半分鐘後車子開上3省道,往西駛去。3:27抵達「東方美人茶」,將車子停在塑像旁的停車場上。這個地方位於3省道的一個岔路口,左轉可前往富興和峨眉湖。3:21抵達不遠處的登山口,就在陸橋和「東方美人茶」這5個大字之間。我們進入山徑,不過路徑不明顯,到處有雜草擋路,有些荊棘還會割傷手臂。我們找了好久,3:38才在最高點處看到基點。基點旁大同小異的指示牌上說:「富興頭山,150M,土調局圖根點」,附近也有一些布條,可見經常有山友來尋訪。我記得上次來時,雖然下著雨,我撐著傘小心上去,但不費多大功夫就找到基點。沒想到一年半後的現在,似乎雜草茂密多了,路跡也變得不明顯。我一直覺得,要爬一座多年前已去過的山,跟爬一座從未去過的山幾乎一樣,事先必須做功課。因為沒幾年功夫,地貌和植物可能都改變了。最近攀登友蚋山、三角尖山以及倒照湖山完全失敗,就是這個道理。

3:54回到柏油路,車子沿著舊3省道進入富興地區,4:05抵達隆聖宮。隨後在廟旁買了菜包享用,風味還不錯。車子繼續西行,4:23進入峨嵋湖牌樓,車子在一座橋停下,在那裡拍照。一隻水鳥從橋上飛過,我們急於捕捉它飛行的英姿,但它很快飛離。我不清楚要如何以汽車遊湖,故不敢深入,若是步行的話可能較方便,因為這裡據說有平整完善的的環湖步道。

    車子4:45開到北埔,在南興街36號附近停下,然後往市區走去。正好前面有一隊旅行團,由解說人員帶著,我們跟上去,抵達一座類似舊廟的地方,原來那是姜家祠堂。隨後繼續往市區走去,原來南興街相當熱鬧,不久看到左邊的慈天宮,現在正在整修中,沒有開放。我們在附近喝了冰擂茶,然後又看到一隊旅行團,導遊正在介紹古蹟,這是1946年興建的北埔洋樓,又稱為姜阿新宅,現在看起來仍然是氣派非凡。然後走到金廣福公館和天水堂這兩處古蹟,細讀解說牌上的說明。接著進入北埔老聚落走了一圈,那裡的老屋開了許多風格特別的商店,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氛。我們在老聚落的一張地圖上看到了龍瑛宗故居的位置,但後來往回走時都沒找到,攤販也不知道,因為那不是古蹟。作家似乎生前死後都如此孤寂、落寞,只有關心文學的少數人才知道他們的生平,讀過曠世的巨作。我還記得家裡有一本他寫的「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十幾年前曾經讀過,雖然已忘記內容,但永遠記得這位作家的名字。隨後到南興街124號瑞源餅行買了豬油餅,因為在試吃時覺得風味不錯。最後到一家飲食店吃晚餐,點了乾粄條、燙青菜和薑絲大腸。乾板條不是炒的,而是拌上酌料,風味不錯。餐廳內有電視機,電視一直在報導SARS的疫情,尤其是一位居家隔離的學生,還坐火車搭捷運去補習,不知可能會感染了多少人。

6:00在暮色中離開北埔,這一次比以前多看了姜氏家祠和北埔洋樓兩個古蹟。車子沿著三省道進入竹東鎮,經過下公館客運站、榮民醫院,經過竹東大橋和油羅溪大橋,再左轉往芎林方向駛去,最後很順利的上3國道,8:00才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