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山、蛇子崙


曾忠一    2001915


        龍潭山和蛇子崙都是台北縣瑞芳鎮境內的矮山,也是附近居民的家山。前者海拔199公尺,上面有一顆控制點,位於瑞芳火車站東方1.4公里瑞芳公園的北邊,由此出發大約步行30分鐘就可登頂。後者海拔290公尺,山頂上有一顆圖根點,位於瑞芳火車站東南方1.8公里處,從三爪子坑路上的保女廟出發,經過長壽亭、松鶴居,步行50分鐘可登頂。在過去三年的台北地區周日登山活動表(每星期五自由時報14版)內,龍潭山出現過2次,蛇子崙出現過9次,它們還算是受山友們歡迎的郊山。龍潭山展望良好,可欣賞瑞濱海岸和四周青色山巒的風光,蛇子崙山雖然展望不好,但途中的長壽亭視野非常開闊,可眺望瑞芳市區及附近的景色。

        原先我計劃在一天之內連登瑞芳山(187公尺)、龍潭山和蛇子崙,瑞芳山我199012月登頂過,蛇子崙兩三年前曾去過但沒找到基點,已把它列為攀登不成的山,而龍潭山最近由「大台北登山健行路線圖解」和「大台北地區登山導覽圖集」才知道它的確實位置。從地圖上看來,對我來說連登這三座山應該是很好的安排。那天我11:34搭自強號抵達瑞芳,下車後在火車站前面仔細看基隆客運和大有巴士的站牌,了解一下瑞芳的交通路線。然後在附近的攤子叫了一碗米苔目(bi-thai-bak, mi-chhi-muk)做為午餐。我12:00開始啟程出發,踏上火車站前面的明燈路往東走去,原來的公路局瑞芳站已無縱影,途中最明顯的建築物是重新改建的瑞芳分局。12:04遇到岔路口,往前直行可到金瓜石,左轉的路通往瑞濱海岸,右轉是前往八堵的瑞八公路。根據身上攜帶的地圖「大台北都會百科全圖」,在逢甲路頭,也就是龍鎮宮或龍潭隧道北邊,有路通往瑞芳山,我跨越鐵路上的高架橋子平橋再右轉去找了一下,但花費30多分鐘都沒找到,也沒看見任何登山布條,只好在12:42原路退回到明燈路上。我打算改由柑坪社區上山,11年前曾經由這個登山口上瑞芳山,然後再連登深澳山(171公尺)。我繼續往東走,12:49通過瑞龍橋,宜蘭線鐵路的龍潭隧道在左邊,12:52看到大路左邊有龍鎮隧道和柑坪隧道,不久經過思遠亭,12:58抵達一個平交道,旁邊有柑坪里站牌,這是大有巴士中崙金瓜石線和基隆客運基隆九份金瓜石線的停車站。這個平交道在明燈路1173號對面,就是瑞芳山和龍潭山的登山口。在這裡已可看出右上方的山峰是龍潭山,而左邊的一座是瑞芳山。現在這個地方跟我11年前來的時候已大不相同了,當時這裡還有煤礦的遺跡,現在則經過整理後變成瑞芳的一座公園了,完全看不出這裡曾經是煤礦了。當年我不知哪一座才是瑞芳山,這四座山峰我都上去過,最後找到了目標,因此我確實已上去過龍潭山,只不過當時還沒這個名字,在所有的登山文獻上根本沒提到。

穿過平交道後立刻看到瑞芳公園這幾個大字,我由右邊的寬敞大路往上走,1:01經過瑞福宮旁邊,但沒進去參拜,在這裡第一次看到了登山布條,雖然只有一片,但令人感到無比親切。這條大路兩邊栽種了不少樹木,而且都有簡短的說明,我還記得一種樹叫做阿勃勒。1:10走到大路的盡頭,看到了路標,上面指出前往森林步道、體能運動場以及露營場的方向。在這裡可見到基隆山(588m)、三爪子坑山(536m),五分山(757m)上的氣象雷達在白雲籠罩下依稀可見,龍潭山上的涼亭也看得見了,不過蛇子崙由於後面有更高的三爪子坑山做為背景反而辨認不出來。我照路標的指示左轉,踏上較為窄小的上坡路,1:14再根據路標的指示往體能運動場、露營場的方向走上去,因為這才是往更高處的路。1:20抵達瑞芳山和龍潭山之間的鞍部,這個地方非常平坦,範圍也很大,小汽車可直接開到這裡停車。在這附近有4個山峰,其中兩座是今天的目標,我打算先登上龍潭山,再去瑞芳山找基點,於是右轉踏上整齊的水泥階梯,1:30終於登上山頂。這段10分鐘的路途走起來還相當辛苦,由於這是陡坡,沒有樹蔭,太陽又大,被曬得很厲害,走起來非常吃力。山頂上有一座涼亭,展望良好,可以看見基隆山山腰處的青雲殿、無耳茶壺山(580公尺)和下方的九份山城、大粗坑山(535公尺)、三爪子坑山,另外基隆嶼也在霾氣下也隱約可見。蛇子崙山雖然辨認不出來,但山下的金黃色屋頂、莊嚴堂皇的佛慈禪寺卻在青色山巒的襯托下清晰可見,我打算一個小時後經過這座寺院去尋訪蛇子崙。至於大海上則是海天一色,看不到分界線,這裡海風相當強勁,令人感到十分涼爽。我在涼亭旁邊找到了控制點,但沒有任何指示牌,在涼亭的另一邊也只看到一片布條。從這個地方可明顯地看見在西邊不遠處,整齊的步道蜿蜒而上,通往瑞芳山的山頂上。我在那裡停留了10分鐘才下山,由於時間可能不夠,我決定不花費30分鐘在大熱天下再去一趟瑞芳山,因為以前已經去過了。1:58回到鞍部廣場,然後沿著一條森林步道下山,似乎還有不少森林步道,它們和運動公園、露營長構成了野趣橫生、粗獷的瑞芳公園,沒有亭台樓閣,也沒有水池、草坪、遊樂設施。2:19又經過瑞福宮,這個地方是瑞芳山和龍潭山的一個最顯著的登山口,若要再連登深澳山由這裡上去最恰當,但對我來說不算恰當,因為多走了一段回頭路。

現在要開始出發前往蛇子崙了。再度穿過平交道後,不走高架橋,進入明燈路145巷,2:25通過圓山橋,然後到旁邊福德宮的涼亭內休息了10分鐘。2:35開始出發,踏上前往佛慈禪寺的路。這是上坡路,幸好它在山谷的的東邊,走在路上時不會被下午的炙熱太陽曬到。這個山谷中的小溪流是瑞芳的水源地,199012月我登頂過三爪子坑山以後想下侯洞,但由於走錯路的緣故,進入這個山谷,踩在溪水上費了很大的功夫才脫險,最後由員山地區出來,那次的確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歷。不久在樹蔭下我通過自來水處理場,2:56經過佛慈禪寺入口,但沒進去造訪。3:00見到路邊有一個簡單的遊樂場,那裡有鞦韆、滑梯等遊樂設施,我坐在鞦韆上休息了5分鐘,才繼續往上走。3:19經過一戶農家,3:25已快到鞍部,首度看到登山布條。3:29抵達圓山高分48電線桿,對面有一條碎石路,由於路口沒有布條,不敢貿然進去。我在鞍部附近找一下,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登山口,但沒找到附近掛滿登山布條的山徑。

3:34只好進入碎石路,沒想到路上也有電線桿,而且還是編為圓山高分49, 50,…,可是一直沒見到登山布條,我懷疑是不是走錯了路。這時看見前面有一尖銳的山峰,我以為那是蛇子崙,不過怎麼命名為崙的山峰會那麼尖呢。3:41抵達圓山高分54這根最後的電線桿,以後路面變為水泥路了,3:46抵達一戶農家,似乎還有人住,因為一隻山羊在路邊吃草。再過去已沒有明顯的大路了,不過從農家前面可看見屋後有一條山徑,我繞到農家後面,踏上山徑,發現這裡有不少登山布條,因此在鞍部附近應該另有一條山友們的捷徑,剛才沒注意到,可能是因為當時產業道路已轉往西走,在大太陽的照射下忙著擦汗,以致錯過了登山口,我沒再沿著布條去看看山路的出口究竟在產業道路的哪個地方。不過剛剛走過的路線也有優點,那就是路線明顯,很容易找到。3:53抵達剛才見到的尖銳的山峰,但那並不是蛇子崙,山頂上沒有任何指示牌。3:57終於登上蛇子崙,看到了基點,旁邊基隆登山協會和「山水雲」的指示牌上寫著:「蛇子崙山(員山),290m,土調圖根點」。這裡還算平坦,取名為崙是正確的,不過展望不好,只能從樹葉的細縫中勉強看見北邊的瑞芳山、龍潭山和基隆山。此時我心中非常高興,因為終於登上了以前攀登未成的一座郊山,通常我不再去找以前攀登未成的山,因為台北地區的郊山還很多。

我沒久留,匆匆忙忙下山,下山的路不會太陡,穿過芒草、竹林、樹林,有時不得不檢起樹枝打落惱人的蜘蛛網,4:26經過松鶴居,這裡有涼亭,以後山路變為稍微整修過的泥土步道。4:30抵達長壽亭,二樓的展望台視野開闊,可見到瑞芳山、龍潭山、基隆山山腰的青雲殿、瑞芳市區的瑞龍橋、鐵路隧道以及柑坪跟員山地區的房屋。有人建議了一個避免下游淹水的基隆河分洪計劃,就是在員山地區宜蘭線鐵路橋附近開挖一條水道,穿過龍潭山的東鞍下方,調節暴雨後基隆河的水量,以免造成下游的災害,不過這麼做是否能達成預期的目標、對環境有何種影響,還不知道。從這裡看過去,就很容易了解為什麼會有這個提議了。現在已到傍晚時分,有四五個人陸續由市區上來此處運動賞景,可見這裡是瑞芳鎮民晨昏前來活動的家山。4:40抵達保女廟,這裡供奉觀音佛祖和十八羅漢。從蛇子崙下山時,我沿途一直注意上次由天一宮尋訪蛇子崙時到過的岔路口,但不知為什麼沒看到。當時下了一點雨,天色有點昏暗,以致沒找到正確的途徑到達基點,根據今天的登山經驗,那時可能離蛇子崙還很遠。我想由天一宮上山並不是理想的途徑,最恰當的還是由保女廟出發,經過長壽亭和松鶴居,再直上蛇子崙。我走進三爪子坑路,穿過瑞芳市區,5:06抵達火車站,正好趕上一班誤點的開往基隆的復興號火車,然後在八堵轉車回到南港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