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鹿窟崙、四分子尾山、和尚頭山、大尖山


 

曾忠一 2003.3.29


 

    上鹿窟崙、四分子尾山、和尚尖和大尖山這四座山都在汐止市境內,高度分別為528, 641, 550460公尺,可以在一天內連登。這四座山有許多登山口,對我們住在南港的人來說,最方便的是先搭小5路車到茶廠或光明寺,然後由那裡出發,按照次序連登這四座山。最近小5路車改由東南汽車客運經營,到光明寺的班車比以前多了,不過最近一直沒機會搭這路車,不得不先打電話給這家客運公司,他們表示10:00, 10:3012:00的確有班車前往光明寺,網頁上和站牌上的時刻表列出的都是起站捷運昆陽站的發車時刻。

    當天氣溫在1519度之間,不過我在家附近看不到七星山,但隱約的見到了五指山的稜線,因此決定在家附近登山就好了。10:05我們在中研院附近的舊莊一站等車,小5路班車10:25才到站,似乎比預定時間晚了10分鐘。上車後,乘客還不少,我如釋重負,因為乘客不多的話,可能會經營不善,假如因此而停開的話,以後要去光明寺附近的大約13座山就不太方便了。這13座中最遠的是鵠鵠崙和耳空龜山,我曾由光明寺出發登上這兩座山,然後下保長坑。最近在研究院路上經常看見東南客運經營的小1, 5和小12路車,車上乘客似乎不多,不免擔心起來,因為在附近登山必須依賴這幾路車。現在等到了小5,以後去光明寺一帶登山就沒問題了。

   車子沿著舊莊街往山區開去,經過大坑站,然後蜿蜒而上,最後10:46在茶場停下。這班車原來只到南港茶葉製造示範 場,不再繼續開進光明寺。不過這裡離光明寺已不遠,我們下車,仔細看了茶場的外觀,明亮的磚紅色屋瓦配上白色的外牆,顯得十分優雅。我們在茶場外面的觀景平台上拍照,由此可見到上面有三根電塔的山豬窟山,左邊似乎有個涼亭,可能是土庫岳上的瞭望台。自從土庫岳因更寮古道而再度聞名後,我沒再去過,故現在不清楚那是不是瞭望台。不過今天因為霾氣過多,不能看得很清楚。上面有幾根天線的南港山和高壓電塔旁的四分里山也可分辨出來。

 

    隨後我們進入示範茶場,在一間展覽室中見到製茶過程中所需用到的各種機具。接著進入簡報室,觀賞一部影片,片名為台北新故鄉-南港。影片裡面訴說著南港的歷史,從原住民的生活,漢人的移墾,一直到現在的歷史,其中包括包種茶的發展以至於煤礦的興起,這些產業現在都沒落了,未來將以軟體工業園區著稱於世。在示範茶場所在的山區,也就是畚箕湖一帶,這片丘陵地都栽種茶樹,是包種茶的發源地,這個產業也傳到文山地區,但後來文山地區茶葉興盛以後,反而以文山包種茶聞名。欣賞影片後在走廊上看到一幅很大的壁畫,並以文字敘述南港的茶葉史。我們進入品茗室和展示室,在那裡坐下休息,喝了一杯茶。

    11:54離開示範茶場,沿著柏油路往上走去。11:58經過深鞍頭山(畚箕湖山)的登山口,由這裡到基點只要25分鐘而已,我曾由此去過好幾次,但今天不打算前往。我們預定下次搭小5路車來這裡時,再連登深鞍頭山、十三分山和橫科山,最後直接經由綠野山坡社區下中研院。從這裡往東南方向看過去,一座山形狀相當特別,有如雞冠,應該就是雞冠山吧,雖然以前曾去過,但從遠方卻不能指認。12:03經過鹿窟事件紀念碑,碑文上說:「19521229日凌晨,軍警包圍鹿窟山區,逮捕被疑為中共支持的武裝基地成員之村民」,這就是1950年代最重大的政治案件,史稱鹿窟事件。這個紀念碑由凹陷曲折的不鏽鋼板建構而成,象徵著事件本身的橫遭扭曲。此外,在紀念公園設計說明的碑文上指出:「本紀念碑係以多重的象徵手法來建構當年的受難時空,並補綴那一段留白的斑駁歷史,讓每一位置身其間的行旅,藉著碑體本身豐富的隱喻及意涵,以對照事件的悲痛,進而憑弔逝者,祈勵來茲。」不論如何,這總是台灣歷史的悲痛的一章。

    12:11抵達岔路口,右邊的路可到石碇鄉文山煤礦或汐止市區,左邊的路是汐碇路,通往中研院和汐止等地,上面提到的紀念碑就在岔路口。這個地方是台北市的最東端,也是南港區、汐止市和石碇鄉的交界處,其實這裡也是一個鞍部,但視野遼闊,走在坡度平緩的大路上,心裡感到萬分愉快,悠閒自得。我們往右邊走,12:13看到光明寺牌樓,從牌樓進去可到光明寺以及附近的10座山。前面一小段路是陡坡,12:26進入光明寺,選擇一個蔭涼的地方午餐。光明寺前有兩座水池,旁邊的花園栽種不少花木。

    午餐後走出光明寺,再沿著柏油大到往東走去,12:57經過石碇鄉和汐止市的交界,踏上勤進路,從這裡開始汐止市區的高樓大廈漸漸進入眼簾。不久經過水源路岔路口,這條下坡路通往汐止市區。1:19看到鹿窟紀念公園的指示牌,走上去後看不到公園,應該只是預定地而已。1:24看到了上鹿窟崙的傳統登山口,就在白雲高幹127電桿旁邊,山水雲登山隊放置的指示牌上寫著:「往鹿窟崙」。我曾經由這個登山口去上鹿窟崙兩次。進入山路後,發現這條山徑的路況並不好, 跟以前一樣,1:36後抵達基點。山水雲放置的指示牌上說:「上鹿窟崙山(紙寮山、九檜坪山),528M,圖根點」,附近有四十多片登山布條,可見相當受歡迎,不過大部分登山隊可能由文山煤礦上來,不像我們因地緣的關係從光明寺輕鬆的走到這裡。我們在那裡查看通往松柏埼山和雞冠山的山路,這條路我十多年前曾經走過,記得花費了很久的時間才到達松柏埼山,而且途中曾經迷路。我們在1:47離開,1:53又見到柏油路,這段路的路況似乎較好。這條柏油路往西通往剛才走過的勤進路,但不知往東延伸到哪裡。雖然我曾經由上鹿窟崙沿著山腰的小路往東走到耳空龜山,但這條柏油路修築以後就沒再去。前面另有一條水泥路,這是四分子尾山的登山口。

    我們沿著水泥路往上走,2:03跟著登山布條進入山路,這一段路在清幽的樹林內,微風不時吹來,坡度不陡,路跡明顯,沒有雜草。2:17又看到水泥路,我們在路邊休息了一下,清風吹來,感到十分涼爽,有點不想在走下去。2:18又踏上水泥路,原來這條水泥路幾乎和山路平行,在這裡跨過山路。我們繼續沿著山路往前走,2:45經過耳空龜山岔路口,我曾經由這前往耳空龜山,山路都稜線上。不久又見到水泥路,此時我不小心滑了一跤,弄得右手都是濕泥巴。我們再度跨過水泥路,此時遇見四五個登山客由大尖山那邊過來,他們問從這條水泥路通往哪裡,我們說上鹿窟崙。255終於看到了四分子尾山的兩個基點。因此,從上鹿窟崙到四分子尾山大約需1個小時而已,中間跨越三次水泥路,假如開車來找基點的話,停車地點和這兩座山的基點相距不到10分鐘。在基點附近,大同長青登山隊的指示牌上寫著:「四分子尾山,641公尺,91.10.13」,其他另由好幾個類似的指示牌。這裡是附近的的最高點,展望特別良好,可見到姜子寮山和汐平公路上的鞍部福德嶺,姜子寮展望台附近的姜子頭山也可隱約辨認出來,保長坑一帶的貨櫃場和高樓大廈更是清晰可見。還有,剛才的那條水泥路蜿蜒而下,應該最後會接上鵠鵠崙產業道路,這條路應該是汐止最南邊的產業道路了,離市界不到一兩公里。這裡樹立了一個大型路標,上面寫著:「大尖山1.95km,茄苳瀑布2.94km」,由這裡也有路通往耳空龜山。

    我們在那裡照相,停留了15分鐘,再往大尖山方向走去。3:37經過茄苳古道岔路口,和尚頭山應該就在不遠處了。3:40經過一個高地,因為這時可能已到和尚頭山岔路口,我們特別留意附近的岔路。在這個高地上左邊有登山布條,我們懷疑這條路通往和尚頭山,就踏上右邊的下坡路,不過沿途沒有指示牌,我們擔心和尚頭山不在這裡,怕下過頭就上不來了,因此又走回高地,仔細尋找路標,把地圖找出來,才發現和尚頭山比這個小山頭低60公尺左右。於是我們決定再下去,深信這條路通往和尚頭山。3:59看到了路標,上面說和尚頭山110m,茄苳瀑布1.5km。這時我才記得以前曾經來過此地,然後下茄苳瀑布,不過沿途坡度很陡。當時見到有人繼續往前走,卻不知他們是前往和尚頭山的。4:03抵達和尚頭山,我記得以前在山下當地人指著和尚頭山給我看,我猜想應該在山下看起來這座山才像和尚頭吧。在和尚頭山上只能見到保長坑一帶的高樓,其他方向都被附近的山擋住視線。

   4:25我們回到稜線上的小山頭,接著這一段稜線上的山路很滑,而且大都是下坡路,必須拉著登山隊放置的繩索才能繼續前行。其實從四分子尾山到大尖山的山路都非常明顯,甚至沒有雜草,只是前一天下雨,水在山路上流,因會比較滑。假如晴天時在這條山路上健行,應該是一種享受,一種賞心悅目的事。不久林間空隙處可見到綠色的貨櫃屋,後來才知道那是天道清修院加蓋的鐵皮屋。我們逐漸接近天道清修院的上方了,4:59見到 左下方的天道清修院,最後一段路都是十分平整的階梯步道,人工雕鑿的痕跡越來越明顯,人跡也越來越多,5:25終於抵達大尖山。

   大尖山上展望很好,幾乎整個汐止市區盡入眼底,這裡風非常強勁。這座山從汐止市區看起來相當雄偉,是汐止市民的家山,以前市公所經常主辦大尖山健行活動,我曾經參加過一次。汐止辦理的登山健行活動雖是官方的,但絕非政治性的,例如絕不是紀念什麼人的生日或什麼的,完全以愛鄉愛土為著眼點。十多年前官方主辦的登山健行活動有時甚至會補助現款,當中央氣象局發300元時,中央研究院發250元,至於台灣大學舉辦的登山活動不僅不發錢還要交數十元,我問為什麼要付費,自己去就好了,人家說買摸彩禮品 用的。

   上次來時見到的涼亭已崩塌,當時造成不幸的意外事件,這件事報紙上曾經刊載。我們在上面冒著強風取景拍照,欣賞黃昏的景致。5:35離開,從山頂附近有好幾條下汐止市區的步道,但為了解從汐止市區是否可開車直接到天道清修院,我們決定由此下山,5:48經過天道清修院講堂,這是剛建成的寬敞建築物,但外牆還沒粉刷裝飾,可能是因為經費不足的緣故。以前還沒蓋新館時,從我辦公室的窗子就可見到大尖 山,當時曾用望眼鏡觀看,發現山頂下方有反光的物體,後來才知道那是天道清修院。此時看到一部社區巴士停在很遠的岔路口,我拿出從網頁下載的社區巴士汐碇線的時刻表,但上面沒列出這班車,因此網頁上的資料有錯。我們沿著柏油路往前走,不久到達岔路口,看見站牌上的確列出5:55有一班車。

    我們走出清修院,又踏上勤進路,然後慢慢走下山,沿途路燈都已通明,這些路燈的燈光在小南港山曾經看到過,當時見到的是宛如絲帶般的蜿蜒而下。6:27抵達社區巴士大尖山線站牌,沒趕上6:20分的班車,下一班車要到7:20才有,只好繼續走下山去。6:33抵達天秀宮,我們沒進去,這一帶的確是欣賞夜景的好地方,從這裡看過去最明亮的地點是北二高南港聯絡道,汐止市區也燈火通明。從大尖山到這裡一直是下坡路,不是柏油路就是花崗岩步道,走起來並不舒服,膝蓋受到的震動太大。我們繼續沿著勤進路下去,這裡光害較弱,星光相當燦爛,其中兩顆星星特別明亮,並且可見到獵戶星座的腰帶。最後踏上秀峰路,7:20抵達黃昏市場,在那裡吃了廣州炒麵當做晚餐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