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岳、山豬窟尖、山豬窟尖西南峰、更寮古道
曾忠一 2003.3.30 土庫岳、山豬窟尖、山豬窟尖西南峰都在台北市南港區和台北縣深坑鄉交界處,高度分別為389, 350, 320公尺。土庫岳又名大坪山,最近幾年更寮古道被發掘出來,聞名於世,因而土庫岳的舊名望高寮又再度被提起,這個名稱也被一些登山隊接受,現在登山活動表上已經常出現望高寮這三個字了。山豬窟尖從我家附近就可見到,最大的特徵是山頂附近有三根高壓電塔,土庫岳則被山豬窟尖擋住,在南港地區看不見。這幾座山的登山口有好幾處,最知名的是舊莊路二段122巷,由這條路上去就是更寮古道,沿著古道抵達九重宮附近的柏油路後,再左轉踏上花崗岩步道上去就可登頂。九重宮附近的頂潘厝旁邊另有一條山路通往土庫岳。另外,很多登山隊先坐車到深坑鄉的土庫,再上土庫尖路,經由枕木步道上登土庫岳。我通常在中研院搭指南6路車,在山豬窟尖西鞍,即南深路最高點,南側海拔200公尺的崩山站牌下車,再經由風格街登山口進去,這樣比較輕鬆愉快。進入登山口後,到處是路標和登山布條,絕不至於找不到這三座山,不過裡面山路四通八達,下山後可能不知身處何地。
那天早上下了一點雨,不過只是短暫的毛毛雨而已,對攀登家附近的山完全不礙事。我們11:30在舊莊一站等車,指南6路11:42到站,只等了12分鐘而已。為了藉這路車到深坑、木柵、石碇、平溪一帶登山,我上下班時見到指南6路車經過都會將時間登記下來,因此對這班車的南下時刻掌握得不錯,通常不會等很久。車子穿過北二高下方,經過衛生掩埋場、山豬窟站附近的三腳木山登山口、南深路最高點,最後12:02在崩山站停下讓我們下車。這條南深路,跟舊莊街二段一樣,是台北市境內路況最惡劣、最落後的產業道路,路面狹窄不說,車子又多,以前我根本不敢在這條路上步行。這兩條路情況多差呢,只要跟台北縣那端的寬闊平整的路面相比就知道了。自從南港一號和二號隧道打通以來,大部分汽車改道北宜高,南深路的車子才比較少。從崩山站牌附近可看見熟悉的猴山岳、二格山和筆架山,不過今天是陰天,這一排山並不能看得清楚。
土庫岳和山豬窟尖登山口就在旁邊的風格街,路口有路標指出土庫岳的方向。我們走進風格街,12:11經過風格山莊的大門前面。12.21遇到岔路口,往前直行的下坡路是土庫尖路,雖然見到土庫尖路上似乎有布條,但我還是習慣選擇以前走過的路,我們踏上左邊的大坪街。我後來才發現,應該由土庫尖路沿枕木步道上山比較恰當。12:29看到右下方有條階梯步道,許多登山隊由台北搭公車到土庫,然後沿這條步道上來,旁邊有根電線桿編號為土庫幹10。12.32又經過一個岔路口,旁邊電線桿的編號為土庫幹12,我們選擇上坡路。不久看到右下方有一間金黃色屋頂的房子相當特別,可能是祠堂,回家後查了大台北都會百科全圖,才知道那是開閩堂。12.37經過一棟二層樓房,裡面另有一些樓房,我們從這群樓房的最左邊經過,旁邊一根電線桿編號為大坪幹22,這裡有登山布條。接著根據登山布條的指引,踏上僅能容身一人的不平整的小路。這一段路兩旁都是菜園,印象最深刻的是大頭菜和青蔥。從下車後到這裡,天氣有點悶熱,還流了一些汗,不久進入樹林以後,熱氣全消了,感到稍微涼快一些。 12:30經過一個岔路口,我們走進岔路,主要目的是踏勘,在這裡看到了往山豬窟尖和土庫岳的指示牌,不遠處是汐止板橋紅線022號電塔,往土庫岳的方向就是我們原先走的方向。我以前登上土庫岳後都回到這裡,再去山豬窟尖。在這裡發現有一些蒼蠅,揮之不去,可能離衛生掩埋場不遠的緣故,不過還受得了。我們繼續前行,12:50經過一個水量很少,幾乎乾涸的池塘,不久欣喜的見到枕木步道。這條枕木步道大概從土庫尖路過來的,相當寬敞,可容兩人並行。因此,若由土庫尖路上來,路會比較好走。
我們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來,休息一下,不久又上路。1:02經過一處岔路口,路標寫著往栳寮古道,左邊似乎是稜線。我們走進岔路,上去觀察一下,旁邊是一座高壓電塔,編號為協和深美055。我們仍然回到原來的路上,這裡已離基點不遠了。1:30抵達土庫岳,山頂上寬闊平坦,大約可容納50人站立。這裡有兩個基點,一為一等三角點,另一為三等三角點。一等三角點上加了一個水泥套子,上面寫著:「一等三角點、衛星點、重力點、一等天文點」,像這種標誌我以前似乎只有在花蓮市美崙山看到過,七星山的一等三角點上並沒有。基點旁邊有一座涼亭,還有好幾棑椅子,可供休息之用。附近還有導覽牌,簡介土庫岳的重要性,上面說:「…與北方七星山、西方大棟山、南方獅頭山分庭抗禮,是熱門登山路線之一」,這句話說明了台北市附近的四個一等三角點的所在。這個地方展望不好,今天雲量太多,勉強可辨認出位於光明寺下方的南港茶葉示範製造場的廣大金黃色房舍。以前在圖片上見到的瞭望台已不見縱影,可能因腐朽而被拆除了。
我們停留了30分鐘,1.59由原路退回,經過栳寮古道岔路口,不久發現前方隔著山谷有一座山峰,可能是山豬窟山。我們決定不退回022號電塔,再登山豬窟山,改變主意打算探險一下,沿岔路經由稜線尋找基點,免得先下山谷再多費力氣上山豬窟尖。我們踏上前往栳寮古道的岔路,通過055電塔後有兩條山路,右轉的路可能通往栳寮古道,左轉的路可能通往山豬窟山。我們選擇左轉,後來發現這條路大致在稜線上,起伏不大,走起來輕鬆愉快,我們的確走對路了。2:27又遇到一個電塔,這裡有一個基點,旁邊唯一的指示牌上說:「山豬窟尖,北市三角點 No.109,H350,太平登山隊」,我以為這就是山豬窟山。我們沒停留多久,繼續前行,2:43又見到一個基點,這才是我以前到過的基點,可是旁邊的四五個指示牌仍然寫著:「山豬窟尖,北市No.501號,海拔350M」,這樣就有兩個山豬窟尖了。不過在路標上出現了山豬窟尖西南峰的字眼,因此這座山才是西南峰,但實際上這座或許才是登山界所認為的主峰,因為一個傾頹的大型路標指明這是320公尺高的山豬窟尖。總之,哪座才是主峰似乎誰也搞不清楚。
我們攀上附近的一塊大石頭,這裡展望較好,勉強可見到舊莊一帶的景色,但最明顯的卻是衛生掩埋場。我們沒停留多久就下山,我一直以為往東北方向越過稜線下山,不料不久見到剛上去過的的土庫岳就在前方,才知道方向不對,原來還沒越過稜線進入南港區內。2:50又經過兩個小時前來過的022號電塔。我們此時不再走原來的路回到崩山站牌,而是選擇沿山腰的路,希望能越過稜線到九重宮,我以前曾走過這條路。在路跡明顯的山徑上,透過樹葉的縫隙可見到開閩堂的金黃色屋頂。不久抵達一個小鞍部,越過稜線,踏上稍微陡峻的下坡路,此地相當潮濕,沿途相當滑,不得不小心行走。3.09見到大片岩壁在山路兩旁,幾分鐘後看到柏油路,此時下起雨來,我們在農家的涼亭下避雨,不過雨很小。 雨停後3:35踏上柏油路,旁邊一根電線桿編號為土庫幹18。這裡位於衛生掩埋場上方,我們為了要尋找更寮古道,於是往東走去,沿途有不少九重宮認養的花木,例如鳳凰樹、山櫻花、含笑等,其中含笑的花朵香味非常濃郁,比桂花還要香。下過雨後暑氣全消,走在山腰上起伏平緩的產業道路上,心情特別輕鬆愉快,更何況已登上三座山,只剩下最後一程古道之旅而已。我已忘記九重宮是否在前面,而且一路上也沒九重宮的路標。不久見到一隻鴿子停在樹上,我們悄悄走近,想為它拍照,沒想到它竟然肯大方的全身露出來。一隻松鼠則在樹上迅速走動,不肯停下來。4.19抵達九重宮,我們沒上去廟裡面,繼續往前走。幾分鐘後在路邊看到土庫岳的另一個登山口,旁邊還有更腳寮潘家槍孔厝的導覽牌,我們上去看老屋牆外的槍孔,並且拍照留念,這是當年防禦用的槍孔,外牆僅見一小孔,據說內部呈喇叭形,以便從各個角度觀察射擊。
我們繼續往前走,4.25終於看到了更寮古道的路標,左轉的下坡路是古道,上坡花崗岩步道則通往土庫岳。此時我才了解,這條古道我已走過好幾回了。我們踏上古道,前面一小段路是碎石步道,不久古道的路面變為花崗岩,這些是最近幾年才鋪設的,以前並沒有這兩種步道。我們往下走,坡度並不陡,不久坐下來休息。4.59步道有一處大轉彎,在這裡看到左邊不遠處有一條柏油路,還有一座涼亭,我們特地踏上柏油路,但看不出柏油路通往哪裡,此時看見九重宮已高懸在上方了。我們在涼亭坐了一下,發現裡面的桌子上刻著一個象棋的棋盤。
不久回到步道,下面一段是早年就有的狹窄石階路,只能一人容身。此時見到北宜高在左下方,這段可見到的部分位於南港一號和二號兩個隧道之間,在通車前兩個星期我曾經由舊莊走過隧道到八分寮,費時不到一個小時,真是輕鬆愉快。這條公路事實上穿越土庫岳、山豬窟尖和更寮古道下方,往石碇、坪林方向而去。另外,隧道上方原先在闢建公路時搞得亂七八糟的斜坡現在已種植草皮,看起來有如牧場般的漂亮,但植被仍然太薄,下大雨的話難免產生土石流,造成北宜高中斷。旁邊那座青翠的小山峰是大豐山,我曾經去過。5:13經過鐵絲門,又踏上柏油路,原來剛才看見的柏油路是通到這裡的。以前我都是繼續沿著這條柏油路下舊莊街,我記得這裡有幾隻狗特別兇,當時受到驚嚇,不過這次看到一條花崗岩步道通往下方,就沿著這條路下去。最後5.31抵達舊莊街二段,出口就在122號雜貨店旁,這裡有許多登山布條。許多登山隊都搭212路車到終點站,再走5分鐘到這裡,然後由此上更寮古道,最後登上土庫岳和山豬窟尖,這趟旅途稍微辛苦一點。我們藉地緣之利,知道搭指南6路車到崩山站,再上土庫岳,最後一路走下坡路,輕鬆愉快到山豬窟尖和更寮古道。我們沿舊莊街往市區走去,5.37經過舊莊街二段70巷,這是大豐山的登山口,幾分鐘後抵達大有巴士總站,不過我們仍然步行,6:05回到家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