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山、鳶尾山、尾寮山 曾忠一
2003.2.10
鳶山和鳶尾山都在三峽境內,前者大約在清水祖師廟西方偏南2.5公里處,登山口在離祖師廟十分鐘路程的鳶峰路。鳶尾山則在鳶山東南方300公尺處,可與鳶山連登。尾寮山在大溪鎮境內,大約位於大名鼎鼎的鴻禧山莊大門西方偏南1.1公里處,登山口在桃園客運台北大溪線妙法寺站牌對面的一條下坡柏油路。這三座山高度分別為321公尺、155公尺和222公尺。尾寮山和另兩座山連登並不方便,最好單獨前往,或者在登金面山路過時順便去探訪一下。這次我本來的目標是先登上鳶山,再連登鳶尾山和附近的161公尺高的二鬮山,不過離開鳶尾山後就沒興致再繼續登山了,只好回家。尾寮山則是隔了幾星期後再去的。 前一天的天氣預報說,第二天是稍帶寒意到舒適的多雲天氣,下雨機率為10%。那天在捷運新埔站轉乘702路公車,這路車經由樹林、鶯歌,再越過三鶯大橋到三峽市區。8:25抵達終點站,下車時在那裡看到了台北客運三峽熊空線的公車站牌,我抄下時刻表,然後沿文化路,經過三峽國小,到三峽大橋附近才轉入民生街,在那裡再度查看前往熊空的站牌。因為現在由台北市區前往三峽的公車路線相當多,終點站不一,為了以後去熊空一帶爬山時能順利轉車,不得不先行查看站牌。9:00抵達祖師廟,走上長福橋,此時遊客已很多了,攤販一大堆,販賣各種食物、土產,我最有興趣的是大粒花生和清蒸肉圓。9:15回到祖師廟,進入參拜一下。9:20經過著名的民權老街,我走過這條街好多次,但沒人導覽,就不能深入了解,因此每次都匆匆走過。9:23右轉進入仁愛街,9:26抵達鳶峰路口,那裡有路標寫著:「往鳶山大鐘,三角點1103,4公里」,這裡是鳶山的登山口,從祖師廟到這裡只不過10分鐘路程而已。
我左轉走上上坡水泥路,9:54經過慈惠堂,這時風雖不大,但非常涼快,太陽也不大,是多雲的天氣,氣溫約22度,是一個難得的登山
天氣。
10:07抵達鳶峰亭和覽勝亭,這裡視野遼闊,可見到北邊的三鶯大橋和2號國道的車流、鶯歌市區以及桃園台地的景觀。10:12經過鳶峰幹41電力電線桿和鳶山幹40電信電線桿,路口有登山布條,另有往天山寺的路標,這裡是前往鳶尾山的岔路口,等一下上登上鳶山以後還要原路退回到這裡,繼續尋訪鳶尾山。
10:25抵達光復鐘,從市區走到這裡只不過1個鐘頭,一路上都是柏油路,小汽車可開到這裡。坐車經由3號國道南下,從土城交流道開始見到的山上黃色建築物就是光復鐘,是一座相當明顯的三峽地標。此時風大涼快,陽光微弱,來這裡登山的人不少。10:36經過鳶山勝蹟碑,10:43到達山頂,指示牌上寫著:「鳶山,300m」。這個地方展望更好,視野更加遼闊,遠方的鶯歌、八德、桃園市區清晰可見,台北大學的校園、大棟山列、山佳的焚化爐都映入眼簾,下方的3號國道、鳶山堰、自來水廠也歷歷在目。這個地方我來過好多次了,有一次繼續往西走,連登321公尺高的福德坑山和296公尺高的五十分山,本想繼續尋訪烏塗窟山、娘子坑山,但稜線中斷,我下到山谷,就找不到前往娘子坑山的路了,只好下弘道路(即北桃81鄉道),往大溪方向走,再登上一座山頂上有涼亭的山峰,後來根據藍天隊的資料才知道那是壽山,最後下山到妙法寺附近搭車回家。隔了幾個星期後,我再由妙法寺附近的印心寺旁娘子坑農路走到鞍部,往東北方向登上283公尺高的烏塗窟山,再退回鞍部循稜往西南方向走,登上240公尺高的娘仔坑山。因此這一排鳶山山列的基點峰已全部走過了。三年前從高雄搭飛機回台北,沒想到飛機下降松山機場前在鳶山山列繞了一圈,當時我正好坐在窗邊,把整個鳶山山列壯觀的景色一覽無疑,當時覺得無限欣喜。 我原路退回,現在的目標是鳶尾山。11:03回到剛才提到的岔路口,然後右轉下山,11:10遇到岔路,仍然直行,這一帶人煙稀少,房子不多,11:
15經過一些民房。11:18抵達一個平坦的十字路口,前方是山谷,一條柏油路由右上方下來,往左下方去。向前直行實際上已無路面,但有一片水泥地。我在這裡觀察了幾分鐘,猜想這裡是登山口,但沒有登山布條。登山布條跟其他東西一樣,最需要時卻找不到,我走過水泥地,往對面的山邊走去,沿著泥路上行,果然這裡是登山口,看到新舊登山布條9片之多。我又折回去紀錄附近的電線桿編號,這根電信電線桿編號為鳶山幹五九,旁邊還有路燈。然後再繼續走過水泥地,沿著山邊的泥路前行。這一段路輕鬆愉快,11:38抵達鳶尾山,那裡四個類似的指示牌標寫著:「鳶尾山,155m
」。這裡展望不好,我沒久留,立刻下山,下山路還好走,都在樹蔭下,12:02經過強格欣實業公司,12:06經過福德橋,踏上大同路,12:15又經過民權老街,12:30經過祖師廟,再度踏上長福橋,眺望河邊的景色,然後到公車站牌,坐車回家。 幾星期後的一天,我7:40抵達貴陽街的台北大溪線站牌,現在這條路線已改由桃園客運經營了。8:00上車,8:15車子經過捷運新埔站。這班車穿過萬華、板橋、土城、三峽的鬧區,紅綠燈很多,速度緩慢。9:27在茶場下車,當然在妙法寺下車比較好,但我對那一帶不熟悉,不知正確的下車地點,不過只提前一站下車而已,從這看過去東南邊隔著山谷的小山頭就是尾寮山了。不久經過妙法寺和慈恩幼稚園的大型黃色建築物,9:33左轉踏上下坡路,9:43經過墓地,9:46看到前面是坑底一號橋,這裡電線桿的編號是坑底分線19和坑底幹一六。根據藍天隊的登山地圖,不必過橋,在這裡左轉進入小路,這是水泥路,這裡有7片布條之多,因此走對了路。9:51遇到岔路,左轉前往徐家園,但我仍然直行,進入泥路。9:55看見一片布條,這是上坡路。9:57抵達登山口,這是一個小山谷,旁邊有4張布條。妙法寺在尾寮山的西北方,然後繼續走到這座山的西邊,再走到南邊,登山口大致在山峰的東南邊了,因此可說沿著尾寮山麓繞了一大圈。 我走進山路,路面還算明顯,10:02前面是一片香蕉園,我右轉繼續上去。10:12看到基點,桃園縣長青登山協會設立的指示牌上寫著:「尾寮山,220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這裡有3個指示牌,16片布條,似乎是相當受歡迎的矮山。從妙法寺到山頂,只不過走了40分鐘而已。 這裡展望不好,我沒久留,10:17開始下山,原路退回,10:40經過坑底7之7號,10:43回到坑底一號橋。我打算由此經過小路到大溪市區,因此通過這座橋,10:48經過岔路,我右轉繼續前行。10:58再轉入較高的柏油路,11:03又遇到岔路,路標上說,左美華國小,右大溪。從台北市區要去金面山和金山面山,通常在妙法寺下車,經過美華國小,抵達金面山的登山口,再登上這兩座山,然後越嶺到五寮,搭車回家。不過現在三峽到五寮的車很少,可能就得再走一段路,以便能搭三峽熊空線或大溪復興線班車回台北了。 我曾經從大溪走到這裡,經過美華國小,到達金面山的登山口,費時兩個小時。由登山口到金面山又是兩個小時,然後經過十三分山、白石山,最後由內慈湖出來。當時我很擔心會經過憲兵軍營,我早幾年曾在登上草嶺山後北行,打算前往白石山,但那時已下午四點多了,走在稜線上的小路上時看見前面幾位憲兵似乎在演習,也看到慈湖範圍內的軍營,我問他們可否由此上公路,沒想到他們用車子把我載到站牌,因而我知道這裡有憲兵駐守。那天經過內慈湖一帶時所有的憲兵軍營都已撤離,我只在通過一個大門時看見一位憲兵正在關門,我跟他敬個禮就大大方方走出來了,然後走到公路上。從金面山到這裡又是4個小時,最後在百石隧道口搭車到大溪。那天前後走了8個小時,又在大太陽下,覺得相當辛苦。 這一帶是是上坡路,不久抵達一個廣大的台地,房舍相當多。11:10經過萬善祠,然後是一段下坡路,此時在山邊的寬闊柏油路上,兩旁樹蔭夾道,覺得相當自在。不久踏上公路,11:
50抵達桃園客運大溪站,我在附近的小攤子吃了一碗粄條(pan
-thiao, 台語粿條koe-tiao)做為午餐。此時日正當中,太陽很大,不宜在大街上閒逛,或去老街一遊,只好回大溪站,搭車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