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掌電話咳嗽聲 聲聲刺耳
近十年來,筆者每月皆進出國家音樂廳多次,除了感嘆聆樂人口並未成長之外,更憂心觀眾素質每況愈下,實在有辱禮儀之邦的名頭。 樂章間鼓掌,是開天闢地以來的爭議了。如果是發自內心,不「鼓」不快,還情有可原。但為了尊重表演者及其他觀眾,請克己復禮。 如果是為了表現自己泱泱大國民眾的教養而鼓掌,很難相信會有這麼多「暴虎馮河」與「盲從」的錯誤鼓掌者。當指揮放下指揮棒,轉身面對觀眾;當鋼琴家的屁股離開坐墊,起身對觀眾微笑…九成九的機率是樂曲真的結束了,此時釋放能量、大鼓其掌,恰是時候(在國外,如果演奏得差,這是噓聲四起的時刻。台灣的音樂會票價高出國外數倍,但聽到再差的表演,聽眾仍是以微笑代替眼淚,發出掌聲而非呼天嗆地聲。真有風度)。 如果不熟悉樂曲者仍怕上述訊號過於模糊,那你有權保持緘默。(尤其是剛演奏完哀傷的曲子,留白也是禮讚。)況且,每場音樂會多少都有深諳曲目(及鼓掌之道)者在場,怕出錯的人先按兵不動,俟「大軍」先行,再隨後趕上不遲。 相對於其他怪現象,鼓錯掌只是美麗的錯誤。有人咳嗽就算了,但往往不用手摀著,而是敞開胸懷、豪邁地咳。聲量最大的咳嗽聲,往往出現在樂團演奏幽婉的極弱音時。沒有精準的節奏感和音樂素養,不會有這麼好的合奏度。 咳咳不休,尚可托詞感冒鼻塞,事所難免。更匪夷所思的是與旋律線對位的手機鈴聲。忘記關機也就罷了,竟然還有人接起來侃侃而談—你以為樂團在幫你伴奏詠歎調嗎?還有些人講話無須手機作媒,此類人品類複雜,有來拿票根、拼湊報告的國、高中生;有親友演出被迫捧場的啦啦隊員;有忘記音樂廳不是家裡的老夫老妻;有附庸風雅只求泡馬的雅痞新貴。交談的內容天南地北,就是無關音樂演出(縱使有關,我也不會釋懷…);聊天的時間無法預料,就是不在中場休息。你瞪他再多次也很難換來片刻的收斂,甚至還有惡霸提高說話的頻率和響度,大有「老子不想聽,其他人就得陪我沒趣」的暴戾之氣。 很可怕,似乎這些人只學到了個人主義放縱的流弊,卻沒體會到個人主義「負責」的精髓,也忘記了任何自由主義都存在的界線。雲鬢花黃、華服美飾不是尊重音樂、尊重別人的充分條件,甚至不是必要條件。也不是只有自幼習樂、曲目爛熟的人才有資格進音樂廳。然一旦進了音樂廳的殿堂,就專心欣賞悠揚的音樂吧。如果當晚的曲目不合你的胃口,請默默離去;請別猜拳、打鬧、摔節目單、玩手機遊戲…以免打擾別人的興致。 作道德呼籲,而不是分析前因後果或提出解決之道,實在不是我的學術本色。但是,我真的受夠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