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與高跟鞋

        炎炎夏日,燠熱的天氣便作陳摶也睡不著,保持清涼成為第一要務,女性同胞穿著低胸露背無袖上衣、搭配超短迷你短裙,舒適之餘亦成為焦/嬌點,苦命的男性就不同了,尤其要到正式場合,長褲(語音:ㄔㄤˊ ㄎㄨˋ ;讀音:ㄘㄢˊ ㄎㄨˋ)是唯一的選擇,若有膽露出毛茸茸的小腿,恐怕在座的老成謀國之士會坐立不安、道德重整協會的死忠會放出三昧真火,非要逼的短褲迷在千夫所指之下宣示放下屠刀」始肯善了,凡此種種,總令筆者不解

        為什麼男人在正式場合不能穿短褲而女人可以理直氣壯地穿短裙?更奇怪的是為什麼全世界除了幸福的蘇格蘭男人外其他雄性人類都不能穿裙子?當然這些不是法規範,但是至少在台灣社會已成為顛朴不破的習慣,逆勢操作者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毅力,前陣子報載司法院副院長城仲謀的二公子蓄髮、著裙,所到之處莫不引起騷動,即是一例。

前述問題筆者曾嘗試從文化史中找尋答案,古埃及男人著短裙、女人著長裙,許多熱帶部落沒有褲裙之分,而中國服飾之演變,就筆者所讀過之資料[1],大致可以歸納如下「商周時男女皆上衣下裳,裳是指兩片布分別遮住前後[2],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長褲才慢慢為漢人所接受,而漢朝也有短褲,但穿出門者多為平民[3];而(現代意義的)裙子傳入中國,是漢代以後的事,開始也是百無禁忌,但很快地成為女寶寶專用,至東漢末年出現妓女後,服裝也就日趨華麗

但究竟只有女人可以穿裙子」此一規範之起源/理由為何?筆者始終找不到答案,男人的腿比較不好看或腿毛難看並不是理由,蓋腿可練、毛能剪,但伴隨性別而來的詛咒不會因此而消失,難道是褲裙的形式分別利於男女排泄?不過方便」仍應不是這個禁忌的正當化事由!一個無奈的解答是:此乃基於歷史上的偶然,而後來之人基於「理性選擇下的有限理性」,對穿裙子這種事情不經思考就被內化了,或即使有自覺也無心/力挑戰,所以陳陳相因、以至於今,但這「歷史上的偶然」,究自何起?盼有仁人君子能惠賜解答,解筆者心頭之惑。

而女人為何要穿高跟鞋?愛美真的是理由?姑且不論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裝扮自己都只是在運作吸引異性的原始功能而非自我滿足,筆者也一向認為何謂並非先驗的概念,一個社會中的人喜歡長腿或短肥短、環肥或燕瘦都不是事理之必然,而是流行體系的操縱[4]或人云亦云[5];所以女人為何會感覺非穿高跟鞋不行,我會偏愛「陰謀論」的解釋,王溢嘉在<性•文明與荒謬>中有一段驚人的論述:

      小腳卻別有濃厚的性含意在因而極度毀形的足」中,其球形的內底自然形成一個凹隙給人的感覺就向另一個生殖器小腳乃是『女性生殖器擬態』古代男人的迷戀小腳,而用小腳所穿的金蓮或玉鉤,而用之載酒行觴,是一種『戀物症』(Fetishism)。

      小腳還有一個更濃厚的性含意,腳原是用來支撐身體的,當腳變小之後,為了支撐身體,大腿及陰部的肌肉都會因此而更加緊縮纏足的女人在性交時,其陰部之肌肉會較緊,予人如同處女的感覺小腳的長期存在,和滿足中國男人的性快感有密切關係。

      小腳雖沒有了,但代之而起的高跟鞋,在增加女性的姿態美與陰部肌肉的緊縮感方面,竟與纏足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該不會是一種巧合吧!?

        當然,筆者不才,只是提供一些讀書心得,並無能力作體大思精的研究,只是由身為male human animal的切膚之痛出發[6],提出自己平常胡思亂想的怪」問題,希有拋磚引玉之效;而本文若有冒犯之處,敬祺見諒,這想必是因筆者尚未做到Bertrand Russel之境界:「要成為天才的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學會指責的藝術:你們指責的時候一定要讓讀者以為指責的對象並非他們而是別人,這樣讀者必定會為你那高貴的輕蔑所感動;若反是,他們就會反過來指責你是一個沒有教養的怪人。卡來爾說:『英國有兩千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傻瓜』,看到這句話的人,都認為自己是例外而對此感到興趣。

 

Dedicated to Clark von Karajan(焦元溥)


horizontal rule

[1]  <中國古代平民服裝><中國古代禮俗><中國古代服飾風俗>

[2] 可以想像成高叉到極點的裙子

[3] 所以司馬相如穿短褲開酒店才讓他岳父受不了

[4] 人們自己要一致化,其程度遠超過被強迫一致化大部分人甚至未察覺自己一致化的需要,他們生活在一種幻覺之中,以為自己是順從自己的觀念和嗜好,以為自己是個人主義者,以為自己的意見純粹是自己思想的只不過它們的觀念剛好和大部分人一致,而他人的觀念與自己相同正好證明了自己的觀念有多麼正確。然而,由於人們仍舊需要感到有一點個性,這種需要就以各式各樣較小的不同處來滿足:襯衫上的名字、出納員的名牌、國民黨而非民進黨這就表示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商業廣告上常見與眾不同一類的字眼,正顯示出,在實際生活中人人已經幾乎沒有任何不同的時候,人們對不同之令人痛心的需要。在今日,平等意味著相同,把個人人性抽離之後的剩餘物的相同。--Erich Fromm<愛的藝術>

[5] 大眾的見地、傳統的觀念,是愚昧的,因為那是極大多數人的默契。--Edgar Allen Poe

[6] 筆者高中演戲時曾男扮女裝(<梁祝>中的師母),著裙上陣,是時瑤琴一曲來薰風,下半身舒爽無比,不亦快哉!其後長恨DNA出錯,竟生為男兒郎,而非女嬌娥

            

 

               張永健的烘焙機。拙文歡迎引用、轉寄,但請註明作者、網址

 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