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後,總是很有福氣,可以搭乘師兄的車子回家,內心充滿了感激。

師兄說:有時因練習對象的不同,在受到某位師兄鼓舞與指點後,他感覺發勁很是得心應手。但換個對象練習,剛剛習得的發勁方式,用在其他師兄身上,卻沒效,不知為什麼會這樣?

這的確是個極好的問題,很值得大家細細想想。

我個人著迷於那輕輕一碰,就將人不痛不癢發出的發勁。唯自身努力不夠,目前也尚未習得。

然而,細細思考後,我覺得師兄所說的問題應在以下三點:

1. 變易:
人是有生命的,每個被發者皆不相同,雖然從外表看起來靜止不動,但身體裡面動一下、頂一下,就有可能讓發勁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2. 不易:
長期觀察下來,我發現老師所指導的發勁方法,並沒有改變,既然沒有改變(不易),我深信那就是練習不足所致,才使得我們無法成功發勁,做到隨心所欲地讓人雙腳離地而起。

3. 易簡:
鄭太師爺以及吳師爺都說:發勁,炁到而已。
簡言之,發勁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炁。若炁不足,坦言之,一切都言之過早。(好似油料不足,所以沒辦法順利到達目的地)
本門太極拳是純炁功拳,掌握練炁之法,讓炁充盈,相信對於發勁,定有如虎添翼之效。

學拳迄今,依然記得老師指導大家時所說的三個字:「要相信」。

信為能入,時間花下去,汗水不會白流的。我深信方向正確,總有抵達目的地的一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