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社會文化人類學以及民族學的角度進行社會文化現象之研究,研究區域與對象包含日本沖繩台灣境內原漢各族群,主題涵蓋如下:


(1)台灣社會之「後殖民」情境與現象

在台灣的我們,活在一個後殖民的時代裡,但是對於殖民主義結束之後,殖民主義所留給當地社會文化衝擊的研究卻不多見。這是一塊荒蕪的田野,過去十餘年,我從田野工作裡,發現許多新的素材,這些都是台灣特有的素材,透過這些素材所進行的「後殖民」現象分析,其解釋力不僅限於台灣,亦可以擴及其他地域人們在「後殖民」時代所產生的社會文化行為現象。我寫過:殖民後日本宗教傳教的宗教行為、二二八史料、終戰前後民主主義史料、高砂義勇隊的日本精神論述、日語詩文中的悲情論述,戰後 台灣的日本文化論等出版物中等,皆可顯現台灣在1945年以後,「被殖民者」特有的雙重被殖民後的複雜情境與社會文化現象。

 

(2)沖繩與那國島民族誌研究∕環「東台灣海」海域文化史重建

透過沖繩南端八重山群島,宮古群島的民族誌材料,尤其以最靠近台灣的與那國島之民族學研究為中心,比較其與 台灣東部沿海各族群,以及菲律賓北部巴丹群島各族群的文化類緣關係,企圖重建環「東台灣海」文化圈的族群文化史。


(3)台灣人類學史研究

這方面集中在二十世紀初期,台灣總督府臨時舊慣調查會時期的翻譯以及語言復原工作,曾得過1997年度以及1999年度教育部獎勵。此外,還進行過日本殖民期對原住民的宗教政策,人類學知識史以及殖民期法人類學者的研究。


(4)台灣原住民族群之行動人類學研究

1999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我積極參與對原住民的NGO行動,並率領民族所的志工團到原住民受災區服務。人類學者的知識,若無法經過實踐來檢驗──該知識有助於「被研究者」解決困境,該學問也受到「被研究者」歡迎,則該學問終究僅止於個人一己之哲思,無法回饋社會。這方面我透過參與財團法人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的運作介入,提供對於原住民的賑災行動、文化振興、法律扶助,獎學金等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