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身保險有無複保險之適用」學說實務爭執數十年,但似乎都是純粹的法律觀點,且持否定說者忽視了現實上層出不窮的金手指案件,持肯定說者又幾乎對§38如何運用未置一詞;生命有價無價更是雙方的攻防重點。

本文則運用經濟分析方法,希望藉由對「道德危險」等觀念的重新認識以檢討這個聚訟盈庭、爭論不休的老問題。

而理論和實際的鴻溝似為學術討論的通病,本文則在學理探討時穿插實業界之意見,以圖兼具學理之嚴謹和實業的可操作性。

本文雖然花費較多之篇幅論述「意圖不當得利」和「善意複保險」的問題,但是基於減少交易成本、避免紛爭的考量,本文認為要根除金手指的問題,「強化通知義務」、「保險資料連線」、「改變保單型態」等事前改變保戶「誘因」的措施,方為良策。

 

可參考筆者相關文章:

複保險的憲法爭議

人身有價還是無價

金手掌

            

 

               張永健的烘焙機。拙文歡迎引用、轉寄,但請註明作者、網址

 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